比賽日期:2009 / 07 /19 ~07 /21 比賽地點:世運主場館

  飛盤運動源自於1920年美國加州耶魯大學學生,利用盛派糕餅的錫箔盤玩傳接的遊戲,適巧給列勒.毛里森一個靈感,開始了第一片金屬飛盤,當然它不利於飛行又容易造成危險。於是一再研發,至1947年,毛里森終於製造了第一片塑膠飛盤。

  台灣發展飛盤最早始於民國64年,至今已有30餘年的歷史,飛盤的玩法多樣且技巧豐富,國際飛盤競賽主要區分為『個人賽』與『團體賽』;個人賽包括「擲遠」、「擲準」、「回收計時」、「投跑接」、「雙飛盤」、「花式飛盤」及「飛盤高爾夫」等七項,綜合列為個人全能賽;團體賽則分成爭奪賽及勇氣賽兩項。

  其中在「擲遠」項目中,參賽選手要利用風力,採反手投擲法丟出飛盤,也有選手以助跑的方式加快速度,將飛盤用力擲出,儘快在2分30秒內投擲完5盤,而採計最遠的成績;至於「擲準」項目,是設立擲準架,每戰可投擲4片飛盤。

  目前國內最流行的是飛盤高爾夫、爭奪賽及勇氣賽等三項,茲分述如下:

一、飛盤高爾夫
利用飛盤敲打目標物,選手必須具備擲準、擲遠、敲桿和對地形、風向的判斷等各項技巧,整體的難度頗高。
二、爭奪賽
飛盤爭奪賽是綜合了籃球、足球、美式足球的特點,加上飛盤的特性,融合而成的一項運動。爭奪賽是展現團隊默契、技術、鬥智、鬥力的一種比賽。每隊7人在120碼×40碼範圍內展開你爭我奪激烈比賽。
三、勇氣賽
雙方各派出5人一字排開,一方投擲而另一方必須以單手接住對方擲來之飛盤,這項比賽之選手必須具備十足的勇氣,方能單手去接時速超過100公里的快速飛盤,我國歷年在國際飛盤運動的競賽成績以勇氣賽的表現最為突出。

   飛盤從最早的大學學生的遊戲,到現在的飛盤勇氣賽、飛盤高爾夫、飛盤爭奪賽等,區區一只盤狀物,竟有如此變化萬千的玩法!而飛盤項目,今年(2008年)首度列為全民運動會的正式項目,其中飛盤爭奪賽更列為2009世界運動會的指定項目,將在2009年7月19、20、21日於世運會主場館進行比賽。
          (張鳳盛修改自苓洲國小 林碧娟、施佩辰)
飛盤比賽場地位置圖-世運主場館 ( yahoo 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