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紙流程 手工紙的製造從不同植物取材後,需經過七道程序的仔細處理,走一趟紙寮可以完全近距離感受每道步驟的細微之處,看師傅心無旁鶩、專注沉穩熟練地來回操作,那是一份令人感動的無聲交流,看到液狀的紙漿經過纖維重組,一塊塊像豆腐般厚度的抄紙,最後經過微溫的烘培變成薄薄的手工紙,真是令人感到神奇。 |
|||
1.選擇材料: |
|||
|
造紙的原理是纖維的重組技術,不同的纖維形成不同的紙張,而纖維的則取自於各種天然植物,經過各種加工而行成紙張。以麻繩頭、破布、舊漁網、樹皮等為材料。其他如竹漿、稻草漿、龍鬚草漿、麻漿、木漿、回收紙漿亦可作為手工造紙之原料。紙的製作過程與纖維原料皆是影響紙張品質的主要因素。 |
||
2.將材料浸泡軟: |
|||
|
將皮料和竹料放進水池浸泡並用人力踩踏。樹皮剝下後曬乾即可以長時間保存,須使用時就將樹皮放入水槽中浸泡使其軟化,並將黑色的表皮及樹皮的木節枝節的部分清除後,較乾淨的樹皮即可以作為造紙之原料。 |
||
3.蒸煮: |
|||
|
將浸泡過的樹皮原料經由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去除原料中的果膠、色素、油脂等雜物,加熱過程中要不斷添加柴火,以保持水的溫度。 |
||
4.清洗及漂白: |
|||
|
將蒸煮過的樹皮放入水槽內用清水做初步的浸泡及清洗,樹皮纖維以外的物質再加以挑選並清洗乾淨。皮紙的製作有分原色(未漂白)及白色(漂白)兩種,而白色的皮紙、棉紙及宣紙在製作前須將樹皮加入適當的漂白劑(一般使用次氯酸鈉及雙氧水做漂白劑),原料變白之後經過長時間洗淨後將殘留的漂白劑去除,再將無法漂白的部分及雜質仔細的去除。 |
||
5.打漿: |
|||
|
漂洗後的纖維原料成漿狀,作打漿處理,形成所謂的「紙漿」。打漿的目的是將原料的繊維解纖,將繊維經過打漿機解纖,得到所需的纖維長度後,一條條細微如毛般的纖維就是造紙的基本原料,打漿時並將細微如毛般的纖維羽毛化後,可讓纖維間的交織更為完整,而得到較好的拉力及強度。 |
||
6.抄紙: |
|||
|
抄紙的原理是將紙漿纖維重組,是造紙流程中最奇妙的手續。將紙漿溶解於水中並加入懸浮劑(糊) 加以攪拌均勻,透過手工紙在師傅的目測經驗,感覺經驗,在檜木木框內的竹簾(紙篩)中,端起抄紙簾放入紙漿槽中,以擺浪式前後左右搖擺撈起,傳統抄紙法謂之「蕩料入簾」,經初水、增厚、修飾,使紙張全體的厚度均一,依搖盪的紙漿濃度及時間而得到所需要的紙張厚度,放上尼龍線後再一張一張疊起,有如大面積豆腐般美麗的形狀。這一步驟形成一張張會呼吸透氣的紙,畫家在寫書法、畫畫時,能產生吸墨、暈墨、及藝術線條及色彩效果,保值畫家的作品十年百年之久。 |
||
7.壓紙: |
|||
|
紙漿經過抄紙形成紙的形態,再來就是將水份壓榨去除。在壓紙機的紙床上,整齊堆積數千張撈好的紙,經油壓機的加壓將水分排出脫水。 |
||
8.烘紙: |
|||
|
一疊疊壓榨後的紙形成像豆腐的形態,再來就是烘焙成紙。將脱水完成的紙一張一張細心的以木棍取下,放到乾燥的烘紙台上用蒸氣90至100度高溫,由師傅以松針刷子將紙張平整的貼合於乾燥鐵板上間接烘乾、刷平。手抄紙的奧妙在於紙一張張重疊加壓後它不會連結在一起。烘紙師傅手拿長木棍,木棍放在線旁找出最上層一條線拉開線,紙張抬起附在木棍上一張張很順利的被拉出在烘台上烘乾。師傅刷的力道不能太大力,紙會破;太小力,紙會有皺紋折線,都不行。 |
||
9.成紙: |
|||
紙豆腐經過溫度的烘培,就形成一張張珍貴的手工紙了。將完成的紙張計算張數後,放上裁紙機裁成所需的紙張大小,並經包裝後完成成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