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彪琥鞋業籌備處

 
工廠歷史照片  

    全台最大內銷運動休閒鞋生產廠商彪琥鞋業,走出OEM代工經營方式,

    投資上億元興建全新現代化生產線,並自創品牌「PUHU」成立門市。

  • 1977年-前身為大底車線加工廠。
     

  • 1988年-因台灣鞋廠大量外移至大陸、東南亞,3月正式創立 彪琥鞋業有限公司。薛永昌以50萬元購買二手製鞋設備創業,當時只有六個員工,初期是單純為國外業者代工的工廠,沒有設計、研發部門,但由於品質和技術獲得國際大廠肯定,陸續獲得日本知名的GagaSIDE Marie POOL等品牌的委託代工。
     

  • 1989年-參訪歐洲鞋廠,發現歐洲鞋廠都超過一百多年的歷史,於是彪琥決心在台灣要做一百年以上的企業。薛永昌參加中華民國鞋技中心主辦的北美歐洲考察之旅後,決定未來四個五年的計畫。

  • 1994年-他和太太帶著六名員工,買了民族路後方灣興路一帶的土地,開始建廠,自創「彪琥」品牌,受到大陸鞋廠以低價搶攻日本市場的影響,

  • 1998年-德國杜賽道夫   健康的啟發足部生物力學。
     

  • 2001年-薛永昌一度面臨關廠或擴廠的抉擇,但想到80多位員工大部分都跟他近20年,不願意結束鞋廠,並決定要走出自己的天空,當時立刻決定進行擴廠計畫,先投資近4,000萬元購買緊鄰原有工廠270坪土地,去年再投入上億元,興建地上八樓地下一樓現代化製鞋工廠。
     

  • 2003年-再投入上億元,興建地上八樓地下一樓現代化製鞋工廠。
     

  •  2004年-10年來,薛永昌和太太把荒地變廠工廠,每年營業額都維持在一億元左右,外銷以日本為主,占40%,內銷60%,他生產的鞋子開始和世界名牌一齊競爭市場。 面臨關廠員工不離 研發堅強每周兩款 薛永昌表示,彪琥有自已的堅強研發團隊,平均每周至少開發出兩款新產品,他決定以自創品牌「PUHU」開發國內新市場。目前已有250多款自行研發的鞋種。
     

  • 2006年-彪琥鞋業入選為經濟部工業局台灣精品之列,以MIT精品與國際競爭,更是彪琥的長遠目標。
     

  • 2008年-4年來開了10家直營店、12家專櫃,但因準備不足(品牌定位、通路策略、行銷包裝等準備不足)一直在燒錢。
     

  • 2009年-成立觀光工廠,深化彪琥 、肯定人生、分享喜悅,讓消費者能理解鞋的產業、專業,也理解彪琥的價值和過程。

  • 2010年-消費者誤認PUHU為PUMA的山寨版,因此企業識別於2010年正式換新易於區分 。

  • 不移大陸不僱外勞 在過去10年的創業期,薛永昌堅持工廠不遷移到大陸,不僱用外勞,成績卻蒸蒸日上,在日本東京專櫃可以看到「彪琥」,他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台北的繁華街頭,也可以看到「彪琥」。 薛永昌很有信心的說,他的鞋子絕對是符合運動休閒風,要從日本「紅」回台灣,並與世界知名品牌一較高低,靠的就是有足步力學的設計,就是建立「即使穿上一整天的鞋腳也不會痛」的好口碑。


精神意象—用雙眼看世界


總公司商品陳列


總公司內部介紹


總經理辦公室裡的會議室

 

工廠內部 員工作業情形


公司外部招牌(製作小組合影)

 


大型台灣產業分佈圖

 


六樓會議室

 


一樓足部體驗館






可容 納 4 7
的超大客梯





工廠內的自動雷射切割機器





即將完成的DIY教室





總公司銷售店面陳列




最早以前客廳即工廠的擺設





工廠裡的分布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