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班 級和諧氣氛及團結心。

                    增進師生間情感交流。    

                    建立公正適當的獎懲制度。   

                    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       

                    注重生活教育。             

 

 

 

 

建立班 級和諧氣氛及團結心

 

1)每個禮拜舉辦一次小活動

    利用班會時間安排活動,例:同樂會或班級球賽等。而活動分組中各組的人員應以抽籤的方式產生,依此將班級中的小團體暫時打散,讓同學多認識、瞭解非屬於平時習慣合作的小團體,且欲使小組獲得勝利,小組間必須具備團隊精神及彼此合作,在活動過程中,建立起班上的團結向心力。

 

2)設立班級網站

    請學生架設班網並擔任站長,負責管理。利用網路的便利性讓較害羞或不善於口頭表達的學生能以藏鏡人的姿態將想法表達出來,也可發表文章及感想、學校的重要公告事項、張貼照片等,作為同學間交流訊息的地方,老師也可藉此了解學生不同的想法及 其需求、情緒,有意見時亦能及時表達,不僅節省時間,資訊也較為即時,也可作為全班緊急連絡網,如:學校有舉辦專題講座時,可將此訊息貼於班網,以達到訊息傳達效果。

Top

 

增進師生間情感交流

 

1)與班上同學安排聚會

    老師藉由安排與學生的餐會,拉進彼此距離,讓老師多了解學。餐會以七至八人為一組,由學生自由分組,每次與會的學可為班上的小團體,小團體有一特色,即團體中的每個對彼此較一般同學了解,於餐會較有安全感,談話時較不會因有不太熟的同學在場而有所保留,有時還會小小的互相出賣,在輕鬆的氣氛下,說出真正想法,故餐會後老師便可知道班上學的團體劃分及有效利用此特色,當有要事須進行了解時,可透過其所屬團體的其他同學進行深入了解。餐會的進行間,老師不妨以朋友的身分跟學以過來人的高姿態去糾正、教訓學,而是建立在了解、互信的關係下,給予適當溫婉的建議,才不致使輕鬆愉快的餐會變成如同訓導會議般的嚴肅。餐會可利用放學後的下午茶時間或晚餐時間,經由餐會老師可與學生建立初步的認識與了解,並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期望與關心,而建立互信互助的師生關係。

 

    (2)使用「我有話要說」小卡

    請學藝股長製作一個「集話筒」放置於老師的辦公室外,可讓不善直接表達意見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並鼓勵學生多發表想法或找老師商量問題,但此法稍嫌被動,無法完全有效 照顧班上所有學生,故除此法外,可另外安排晤談時間,要求學生按順序個別訪談,在晤談中,切記不得給予學生壓力,以免造成其緊張,反而懼怕面對老師而不敢說出自己的問題或煩惱所在。經 由此兩種方法,老師可更了解學生的需求,並能適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經此之後,老師與學生有更深 入了解,並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在管理學生上,學生較心服老師,而老師在未來教導學生時,不論課業或生活態度上皆有更大助益。此法也可讓同學針對班上或對老師提出有效而具體的建議事項,使教師教學及班級 互動更好。此由老師於班會時間討論同學們的建議事項,並幫忙轉達同學們的教學建議給各科老師。

 Top

 

建立公正適當的獎懲制度

 

1)「榮譽榜」的讚美

    根據 「比馬龍效應」,當我們給學生很高的期望,在過程中不斷給予鼓勵,盡量包容其缺點,給其信心和時間來改進,慢慢的,學生自然對自己充滿信心。人或多或少皆有獲得榮譽感的需求, 希望獲得他人之讚美與認同,故可請班級幹部製作「榮譽榜」的海報貼於教室後方,以學生平時表現、上課出席率、團體作業成績等,做為評分依據。設立「榮譽王」表揚評分最高者,「努力不懈獎」評分維持一定水準者「最佳進步獎」評分進步最多者等獎項,每做一小統計,一個月公開頒獎一次,獎品可為小禮物(如:圖書禮卷)及製作精緻的榮譽狀,給予學努力的正面獎勵與肯定。藉此活動帶動班上的風氣良性競爭,並讓學在學習中成長。學在接受讚美認同後,建立自我的信心,進而更加努力。讚美是永遠不嫌多的,讚美的同時須注意明確合理的評切勿僅單憑數字的多寡來評斷,須讓其了解獎勵之因行為,讓學明白須效法之處,藉此達到機會教育 。

   

 

2)適當的懲罰-訂定班級常規

    懲罰是對不當行為作出教育性的教導以令其改正,老師應清楚規定合理的規範讓學生遵守,並由師生共同訂定 及修訂班規, 亦能使學生心服口服的躬行實踐。並將其貼於教室前方,不宜僅以口頭告誡。當有學生確實有不良行為時,老師應予以私下約談,切勿公開數落及教訓學生,以免反效果,而應顧及學生的感受,並不單以眼見為憑,應先瞭解犯錯之因,實際解決問題,以鼓勵代替處罰,但若無原由,則應給予懲戒,懲罰輕重則視其犯錯情況及班規訂定事項為準,在處罰時,要告知受罰之理由,讓其明瞭錯在那,並合理的給予懲罰,以導正其行為。

Top

 

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

 

1)擔任班級幹部

    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最快也最直接的方式即班級幹部的擔任,開學時老師應對幹部說明其職責所應負責的範圍,並信任幹部,充分授權,訓練各幹部之獨立與處事能力,經由擔任幹部,學 生可學習到責任感與領導能力而班級幹部的選任可從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班上優秀學生為主,成績好或品行好的學 生給予重任而另一種 即為反向操作,例:對於經常遲到的學生給予擔任風紀股長來負責點名,亂丟垃圾不愛打掃的學生給予服務或衛生股長的職位等以期望其因有責任在身且獲得老師及同儕之信任而改變習慣,從中培養責任感與自治力。但此法教師須承擔一定程度的風險,若其擔任幹部後依然故我,絲毫沒有責任感,應與以約談,瞭解原委,鼓勵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若屢勸不聽,則考慮撤換幹部。而班級幹部選任後,老師以置身事外的態度來放任幹部處理班上事務,給其自我決斷力,但在處理不當時,老師仍需出面處理,給予正確的建議。

 

2)成立班級自治會

    由學生選出十至十五人為代表,成立班級自治會。其主要目的在於將同學的意見做總合並提報老師,而成立自治會須有規範約束,其規範必須經過師生同意,並以多數決為主,且以學生的運作為主。不論是學生的權力問題或活動規劃,皆由自治會來決定,但其也須跟老師約法三章,不得做出不合理的要求,以免自治會喪失本意。透過自治會的成立運作,同學們在班上會更有參與感,也會懂得自我管理,尋求自己的本份,經由自治會與老師一同成長。自治會的成員以不偏向任一個學生為主,由選舉產生,且自治會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自治會就好比一間小型公司,先要有章程規範,後要有公司成長之計劃及行為負責,故設立一個自治會讓學生了解責任及遵守規範履行約定的重要,並能從中學習團結合作之精神,在學習中求成長。

 Top

 

注重生活教育

 

1)課業外的知識

在學校學到的都是「專業」的知識,對於課外知識則甚少去探索,但除了在學校裡應學習的知識外,仍有其他更為重要的知識,如:情緒管理、人際關係、壓力管理、時間管理等生活及做人處世態度等皆應具備。故老師可利用班會時間宣導,也可請專業人士做專題講座。至於講授的主題為何,可先以同學的意見為主,以學感興趣的話題優先考量,或老師以學未來為考量主題,另外老師應強迫式的要求學每天有讀報及閱讀、收聽語文類雜誌的習慣,以豐富學生的語彙,提升其語文能力,未來的社會勢必語言與專業並重才得以與人競爭。在讀報方面,老師可利用早自修時重點式解釋報紙中較具意義的內容,其隱含的寓意提供思考,提升心智成長。

 

2)以實地實例為教導

「眼見為憑」,因為有時口頭的教導只有部份宣導效果無法實際改變學生之觀念,故老師可安排時間,請專家來述說親身的例子,而演講人可以請年紀相仿的人,或可以請學生的親人來 訴說經驗談,會更具說服力,除此之外也可請學生到工作職場實地去觀查並請工作人員講解其工作經驗及未來應具備之人際處理態度等,給予學生直接之機會教育,可使其有深刻印象,重視未來問題及平時應注意的小細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