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品格教育大調查 超過半數國中生︰作弊沒關係

           

                                          天下雜誌作者:何琦瑜 2003/11287

青少年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決定了未來國家的走向。究竟這群正當青春的孩子,面臨了什麼樣的處境與難題?「王叔叔,我不想活了,好無聊喔!」在心理學博士王金石的兒童諮商輔導室裡,經常可以聽到國小的孩子輕易地說。
「爸媽對你這麼好,家裡也很富裕,回家又有電動玩,為什麼想死呢?」王金石總會問。來到這裡的孩子,多半家境不錯,父母也關懷備至,但是他們常常有著過度早熟的囈語。

   

      「他們很早就懷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他們擁有太多選擇,卻不知道什麼是重要,什麼是次

    要;他們沒有足夠的歸屬感,認同感;把電玩關上,他們就覺得生命沒有意義,」王金石觀察。

    根據衛生署統計,青少年憂鬱症患者急速竄高,二00二年的數字,是二年前的三倍。青少年自

    殺死亡率,也急速攀升。在《天下雜誌》針對全國國中生的調查也顯示,超過兩成的國中生,覺

    得自己不快樂,而且年紀愈大,不快樂的比例愈高。在問及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信心時,將近三

    成的國中生,沒有信心。

 

  


  
 孩子怎麼了?
  「我們這個社會很容易讓孩子變得很虛無,因為價值變得怎麼樣都可以,他沒有是非、善惡、對

   錯的中心判準。所以孩子在做價值觀認同跟思辨的時候,容易變得虛無,」自主實驗班主任李雅

   卿分析。李雅卿解釋,十歲左右的兒童就會開始想:我幹嘛活著?到了中學,幾乎每個孩子都會

   碰到這個問題。整個中學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生命觀和價值觀的釐清和重建,但是台灣的中學教

   育,卻只有升學,沒有其他。


    「整個大環境在延緩孩子的成熟期。大部份的大人會跟他說:你不要想這個,考上高中或大學再說

   你不覺得我們很多人到大學念完、結婚生子了,才突然間開始思考,生命在哪裡?我的自我價值

   在哪裡?這是很荒唐的!」李雅卿說。
      根據《天下》的調查,近五成的國中生,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而不滿意自己的原因,主要還是

  「成績不理想」。由此可窺見,國中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同,還是以學業成績為唯一標準。

 

     
 
 

不僅是對自己認同不清楚,青少年對國家社會、總體的認同意識,也在崩解中。愛國教育,是各國公民教育的基礎。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憂心,當國家認同被偏激化、標籤化,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連帶影響的是校園裡將「愛國教育」當成禁忌。老師校長們不願輕易碰觸關於國家的敏感話題。
「這階段不做國家認同教育,我們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中山女高校長丁亞雯指出,任何一個團體都需要做成員的認同教育,如果這個世代對團體沒有認同,他會只好做自己。於是青少年會失去總體的方向感,只能自私和茫然。
「你認同你的父母,祖父母,往上推認同你的國人,如果你不認同任何人,你就成為無根的一代,你就什麼都不是了,」陽明大學教授洪蘭激動地說。

 

   大人缺席,社會亂象
   在價值觀形塑的關鍵時刻,是誰在孩子身旁陪著他長大?誰在教養我們的孩子?台北市少輔會今

   年所做的調查顯示,有將近四分之一的青少年,星期一到星期五,完全沒有和父親談過話;多數

   的青少年,每天和父母談話的時間,不到十五分鐘。相對地,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調查顯示,

   七成左右的青少年,每天上網超過一小時。

 

  


 《天下》調查國中生課業之外的休閒活動,看電視、上網,也排行前三。
    而當國中生們遇到挫折時,他們最先求助的對象,是同學和朋友,而不是父母。他們寧願自己處

    理,也比找老師協助的比例多。

 

   如果單以時間來衡量影響的「量」,那調查結果告訴我們,父母是缺席了。然而,電視媒體傳遞

   的價值觀極度不一致。「就像大學生在新聞裡審判教育部長,反映出什麼價值?」吳英璋質疑。

    

     台灣的孩子比較早熟、世故、不純真,接受的資訊廣而雜;可能是因為電視是我們國家主要的休

   閒活動,而電視節目不是為兒童設計的,電視是為智力不高的成人所設計的……,大家覺得壓力

   太大,節目笑笑就好了,所以醜態、暴露、諷刺,孩子就像接收器一樣全盤接受,」台大社會系

   教授馮燕觀察。媒體與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強力鼓吹「消費文化」,以金錢為衡量成功唯一標

   準,也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孩子。

 

  
 

   《天下》調查顯示,「沒有足夠的錢買自己想買的東西」,超越同儕或外表,成為國中生不滿意

    自己的因素。而董氏基金會今年的調查也顯示,金錢首度超越同儕關係,成為青少年主要的壓力

    來源。

 

  


    

「精神上的富足、你和他人與自然的應和,不再被認為是值得鼓勵的價值……,孩子們覺得,如果他自己有辦法賺很多錢,他多使用資源是應該的啊,在主流價值裡這就叫成功不是嗎?」李雅卿認為,當學校或老師鼓勵其他價值,如環保、共生、節制,就像是與整個社會拔河,逆勢操作,非常辛苦。


為了成功,可以不擇手段嗎? 孩子們說,是的。
在《天下》的調查中顯示,超過七成的國中生做過弊。年紀愈大,做過的人愈多。更令人心驚的是,只有不到五成的人認為作弊是絕對不可犯的錯誤。年紀愈大,愈多人認為,「作弊無所謂好壞,端看個人決定」。

 

     可以責怪他們嗎?

     恐怕很難。怎麼樣的社會,養出怎麼樣的孩子。「台灣社會只模塑一種成功,一種非常單一的

     價值,如果這種價值是誠實、信用、孝順也還好,但如果只強調競爭,那就非常可怕,」馮燕

     說。孩子是我們共同的未來,解決他們的難題,就是解決整個社會的困境。政府、民代,電視

     媒體,當權力在手,都應當扛起責任來。



   調查說明︰
  「二○○三年品格教育大調查」,在老師部份,調查時間自1015日∼115日,全國依7大都市

    與319鄉鎮特性分層比率抽樣進行問卷調查,最後總計完成1433位老師調查成功樣本,當信心水

    準在95%時,抽樣誤差為正負2.6個百分點。
 

    家長部份,針對全國家中有國中小學生的家長,以分層隨機方式抽樣後進行電話訪問,調查時間

    自1023日∼1027日。總成功樣本數1072筆,當信心水準在95%時,抽樣誤差為正負三個百分

    點。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第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