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於 愛 河
愛河上游的故事 |
源頭的驚豔 沿著高雄榮民總醫院後面的後港巷前行,穿過高速公路的涵洞,即進入高雄縣仁武鄉八卦寮的範圍。這裡的河道已難分辨,只見農田灌溉渠道縱橫分佈,再順著後港巷前行可抵八卦國小前。八卦寮即是愛河的源頭,這裡沒有高山峻嶺,沒有大湖,只有小小的灌溉渠道滴水成河,終匯成高雄市的生命之河。 愛河上游的範圍概約自明誠橋至高雄榮民總醫院東北側的河道止,全長約3.3公里。這段河道值得介紹的景點或故事有船仔頭港、堤岸設計與河流水貌、文藻語專、菜金橋、仿自然河岸等。
|
![]() |
|
愛河中游的故事 |
自由橋的前世今生 自由橋是位於自由路上的愛河橋,連接灣子內與凹仔底,昔稱「七吼橋」,因橋身有七孔而名之。 據橋側的「七吼橋沿革」碑文所述,此橋初建於清朝,以咕咾石、石板和石灰砌成,為利於舢舨船之通行及顧慮雨季洩洪之需,建橋之時,橋墩之間留有七個孔道,故名七吼橋,是鳳山新城與左營舊城的往來要道。日據時為了便利自覆鼎金載運紅土的舢舨船通行,拆除部份孔道,僅留三孔,致使橋面受到破壞。居民以石板墊高,再鋪以木板,勉於通行。光復後,居民募款改建成木橋,以維行人通行的安全。1967年改建成鋼筋水泥橋,已無孔道,仍名七吼橋。1990年因自由路的擴建而再度拆除重建成長30公尺,寬21公尺的水泥橋,並更名為「自由橋」。
|
![]() |
|
|
愛河下游是指建國橋以南到港口鐵橋出海口的河域,全長1.6公里。這段河域是市民最為熟悉的,沿岸故事最為豐富,值得介紹的景點或故事有玫瑰天主教堂、海墘聖母、高雄橋、地方法院、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中正橋、地下街與仁愛公園,及鹽埕的興衰、色情文化的困擾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