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戲的臉譜介紹 國劇臉譜是以顏色和臉型象徵人物的個性

-----正直、忠心耿耿 代表人物-----關公
藍-----凶猛、桀傲不遜 代表人物-----朱溫
綠-----類似藍色,但程度較輕 代表人物-----程咬金
黑-----粗莽、憨厚誠實 代表人物-----張飛
-----陰險、奸詐狡猾 代表人物-----曹操
金銀-----神聖、德高望重(多用於神仙) 代表人物-----如來佛
整臉-----滿臉一色,端正不阿,地位較高 代表人物-----包公
老臉-----又名六分臉,老人專用,多為重臣老將 代表人物-----黃蓋
三塊瓦臉-----把眉毛、眼睛、鼻子加長加寬而成
代表人物-----馬謖
歪臉-----五官歪斜,心術不正 代表人物-----李七

 
歌仔戲的由來 仔戲是台灣唯一土生土長的戲劇,根據宜蘭縣誌記載歌仔戲原係宜蘭地方一種民謠曲調距今日餘年前員山有一位名叫阿助者,每日農作之餘,輒提大殼絃,自彈自唱深得鄰人讚賞,好事者勸其把民謠演為戲劇,初僅一,二人穿便服分扮男女演唱時以大殼絃,月琴、簫、笛等伴奏,並有對白,當時號稱歌仔助

 

歌仔戲的行成 由於在蘭陽地方懇殖的漢人絕大多數來自於漳州府因此原盛行於漳州一帶的民間小調-錦歌也就隨著移民而渡海來台,這種七字或五字句,四句組成一段的民歌,便替後來的歌仔戲打下了根基,此而改作歌仔戲中的七字仔”“倍思大調曲調,並逐漸由清唱形式變成演唱形式,而進入歌仔陣的階段。

 

歌仔戲的介紹 滿清中葉後,亂彈,四平,九甲,白字戲及京戲等陸續傳入台灣,歌仔陣在這些戲曲的影響下,也採取了演唱的表演方式,由兩三位演員依生、旦、淨、丑的角色,除原來的說唱方式,再加上一些表演及走四方位的動作,並採用當時經常在台灣農村中演出的四平戲之台步及化妝,於是進入了落地掃一即在廣場上就地拉起場子表演的階段。

 

歌仔戲的後續 隨後,台灣民間有車鼓”“採茶調的流行,歌仔戲也受到這些民間曲調的影響,由來的絃樂器為主的音樂,加入鑼鼓等打擊樂伴奏,此外還吸收了南、北管的一些身段而形成了所謂的歌仔戲而盛行於全台灣。民國初年以後,不少上海的京戲班子在台演出,一些藝人及武戲的師傅有很多應邀加入歌仔戲的演出,因此給予歌仔戲極大的變化,不僅由平劇中吸取了很多的表演的技巧與內容,就如身段,台步,曲調,戲目,連道具行也多半仿效,特別是武戲的演出,更道地承襲自平戲。

 


簡介 台灣的地方戲曲園地,在明末清初閩、粵移民入台前,可謂是不毛之地,直到移民帶來家鄉的戲曲後才有了生機。由人扮演的戲曲,早傳入的是南管系統的梨園戲和九甲戲,清嘉慶年間夕有北管系統的亂彈戲和四皮戲。由台灣的多神崇拜與演演戲酬神的習俗,使得這些由中國傳入的地方戲曲有過風光的歲月。但因亂彈戲及四平戲所使的語言和台灣民間使用的方言不同,故難以得到知音;梨園戲和九甲戲雖無語言的隔閡,其語音腔調及樂調卻和台灣的生活不大諧調。因此後來產生了一種以演唱台灣民間流傳的砍謠小曲為基礎,吸收中國傳統戲曲的特色,並以台語演出的古裝歌唱劇──歌仔戲。

 

其他 其他歌仔戲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