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金字塔
失落的文明 古埃及

  埃及地處非洲的東北部,由南向北川流不息的尼羅河縱貫全境,成為埃及的母親河。源遠流長的埃及古文明與這條母親河息息相關。公元前5世紀,大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便稱「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這句話幾乎成了至理名言,被無數人所引用。
  古埃及文明可分為「前王朝時期」和「王時期」兩大部分,前後延續了4,000年。在前王朝時期,埃及從原始社會過渡到了階級社會,最後以國家的統一而告終。古埃及人是誰,是哪一種族創造了埃及古文明,這在人類學上曾有過激烈爭論,主要集中在古埃及人是白人還是黑人的辯論上。近年來,有的人類學家通過對木乃伊的骨骼測定和在顯微鏡下的黑色表測定,認古埃及人是黑色種族。但是,從流傳下來的古埃及人大量的肖像畫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外表特徵並不是單一的,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古代埃及是多種族的混居地,既有來自南方尼格羅人,即黑人;也有來自西亞和地中海周圍的高加索人,地中海人等,他們的膚色較白。種族混居與埃及所處的地理位置密切相關。
  埃及在地理上以今天的開羅(古代的孟斐斯)為界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兩個部分。上埃及是指埃及的尼羅河上游地區,即開羅以南的地區,這裡氣候乾燥,年降兩量不足100毫米;下埃及是指埃及的尼羅河下游地區,即開羅以北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這裡受地中海季風氣候皂影響而降雨較多,尼羅河的淤泥又使這裡成為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區,埃及農業文明因而在此植根茂盛。

黃金面具
法老王

  從公元前 3100 年起,一直到公元前 332 年希臘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征服埃及時止,埃及先後經歷了7個階段和31個王朝。因為統治的國王被稱為法老,所以王朝時期又被稱為”法老時期”。

  早期王朝時期(第一至第二王朝,前 3100 -前 2686 )是埃及君主專制制度創立和鞏固國家統一的時期。納爾邁統一埃及後,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國家機構,把全國的土地、稅收和水利灌溉事業置於國家的統一管理之下。

  古王國時期(第三至第六王朝,前 2686 -前 2181 )是埃及古文明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君主專制制度完全確立,法老集國家所有大大權於一身,被認為是全國最高神”太陽神(拉神)之子”。從第三王朝第一任法老佐瑟(又稱喬瑟)起,歷任法老修建了近 80 座金字塔,所以古王國時期也被稱為”金字塔時代”。金字塔雖然是埃及古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但其修建卻是勞民傷財之事,常引發貧民和奴隸起義,成為古王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一中間期歷時 141 年(第七至第十王朝,前 2181 年-前 2040 ),是埃及古文明發展中的第一個低谷期,國家再度分裂為兩部分,在上、下埃及先後建立了5個小王朝。公元前 2040 年,定都於比斯的上埃及統治者重新統一了全國,開創了中王國時期(第十一至第十二王朝,公元前 2040 -前 1795 )。這是埃及古文明發展的第二個高峰期,法老將底比斯的地方神阿蒙尊為全國最高神,在全國大興王陵和神廟建築。第十三王朝的法老多次遠征南邊的努比亞,把埃及南部邊界擴張到尼羅河第二瀑布,還多次對西奈、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用兵。此時藝術家們的肖像製作藝術和珠寶製作藝術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第二中間期(第十三至第十七王朝,前 10795 -前 1567 )源於中王國末期的一次全國性大起義。當時,法老被廢除,大臣和貴族被強制勞動,下層老百姓揚眉吐氣。就在埃及處於四分五裂之時,西亞的喜克索斯人趁機而入,統治了埃及 100 多年,這段時間為埃及文明發展史第二個低谷期。

  新王國(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前 1567 -前 1085 )是埃及古文明發展的巔峰時期:誕生了數位赫赫有名的法老,如第一位女法老哈特舍普蘇特,20年中17次遠征亞洲的圖特摩斯三世,富甲天下阿蒙諾菲斯三世,少年法老圖坦卡蒙等;不斷地對外擴張使埃及成為一個地跨亞、非兩洲的大帝國,北起西工的兩河流域,南至尼羅河第三瀑布(今蘇丹境內),首都比斯成了”世界性的城市”。

  後王朝時期(第二十至第三十一王朝,前 1085 -前 332 )是法老埃及的衰亡時期,國家四分五裂,飽受內亂和外族入侵之苦。自阿蒙神廟祭司建立了第二十一王朝後,來自西邊利比亞人、來自南方努比亞的黑人和來自西亞的亞述人、波斯人都先後在埃及建立了王朝。公元前 332 年,來自希臘馬其頓的亞歷山大推翻了第三十一王朝,使埃及成為亞歷山大帝國的一部分延續了近 3,000 年的”法老埃及”就此終結。在後王朝時期,儘管王朝更迭頻繁,戰爭不斷,但在文化藝術上仍有所發展,出現了許多刻畫在護身符上的神明形象和一系列惟妙惟肖的青銅雕像,從新王國後期下埃及的僧侶文字中演化出來的通俗文字逐漸形成。

  

阿蒙赫特普III&泰伊皇后
木乃伊  

  在古埃及人的宗教觀念中,死者復生的重要前提是保存好靈魂所要依附的屍體。他們保存的方法是將屍體脫水,製成”木乃伊”。人類製作木乃伊不限於古埃及一地,在美洲、我國的新疆等地都有發現,但以古埃及時間最為久遠,最典型。

  埃及人認為人死後仍然生存,所以他們會用一些防腐的方法以使屍體不腐爛。
他們認為人死後會到天國,即獵戶座生活,故此他們在在生時就已經準備死後的各種生活所需的物。在他們的墓室中往往會發現很多陪葬品,而大部分也是生活中所需的 用品。除了衣食用品之外,甚至連船隻也會成為陪葬品,以備死後的生活。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只是卡和巴(靈魂)暫時離開肉體,待奧塞里斯審判後,卡及巴便會回到肉體,所以他們必須肉體不杇。另外,他們亦會製造很多人形像叫作「烏什布萊」或「夏烏阿布萊」也可作「稱身俑」,
按照古埃及的信仰, 人死後到冥間,冥王要讓人做苦工,而這些陶像可以作替身。
以準備木乃伊有破損時,卡和巴也可以棲息。

  在早期,埃及人埋葬死人的方法是在耕地邊緣沙土上挖一個洞,將屍體屈摺成縮腿抱膝的胎兒姿勢埋進去。 在乾旱的黃沙中,屍體的水份被抽掉,細菌不能生長,故死屍體便不會腐爛。不過,在第一王朝時,便出現了較奢華的埋葬方,他們開始將屍體放進木棺內及下葬在墓室中。但由於墓室濕氣重,所以屍體便會因此而腐爛,這便嚴重影響到埃及人的葬禮意義;因為埃及人之所以會將屍體保存是因為他們相信人死後仍然生存,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生存著,如果屍體腐爛那人便會得不到永生。因此木乃伊便由此而生。木乃伊一詞是源於阿拉伯文中,意思即是「瀝青」。古埃及人認為若人死後,靈體不滅,肉體就會活過來。最重要的是三個靈,他們是「卡」、「巴」、及「厄」。「卡」常以高舉雙臂的圖像出現,是與人一起成形,也就等於那人。「巴」通常用人首鳥身表示,是指該人的特徵及本性,可以變作其他形狀,離開墳墓,在第二世界遨遊,也可以回到現在,「厄」是長有羽冠的朱鷺,是死者不滅的部份,與活人的世界不相繫。在古埃及人最後期採用的語言科普語中,將厄作「魂」。

死者之書 死者之書是指一張喪葬用的紙莎草紙。紙上用特別的略草書體寫成符咒,配以插圖。埃及人把這些符咒與死者同葬,保護他們渡過陰間諸劫前往極樂世界----「蘆葦之野」。

  

木乃伊

彩繪棺材

木乃伊的製作過程  

  在埃及前王朝時期,木乃伊是自然形成的,未作休麼特殊處理。那時,人們把屍體埋在挖得很淺的墓穴裡,上面用獸皮或編織物覆蓋,再用沙土蓋好。由於埃及氣溫較高,灼熱的太陽曬在沙土上,使屍體很快變並保存完整。到前王朝未期,王公貴族的墓葬日益講究,出現了墓室,屍體不與沙土直接接觸,因而自然蒸發便不可能。為達到把屍體保存完整的目的,人們嘗試用亞麻布緊裹屍體,但仍不能防止屍體的腐爛。進入第四王朝時,古埃及人認識到了屍體防腐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取出內臟。

  人死後,首先是立即把最容易腐爛的內臟部分掏出。通常是在屍體的左側切開一個口子,把肝、肺、胃和腸子等內臟全部拿出來,把死者的腦髓通過篩骨從鼻孔中抽出,但心臟不拿。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心臟是思維和理解的器官,必須留在體內;其次是對內臟和體腔進行防腐處理,先用棕櫚酒或椰棗酒將它們徹底清洗消毒,然後在內臟上撒一層搗碎的香料,把它們放進四個罈子裡存放起來;對於消毒後的體腔,先填進用布包的泡堿和其他臨時填充物,然後把它置於乾燥的泡堿粉裡約四十天,待吸乾了水分後,取出裡面的填充物,改放用碾碎的沒藥、桂皮、泡堿、鋸未等填充的布包,最後細心地縫上切口,貼上一塊畫有荷拉斯眼睛皮,因為古埃及人相信這種皮有強大的癒合力和保護力;第三步是將已處理過的屍體塗上一層油膏和松香液,然後用白色亞麻布將指、掌、腳和軀幹依次裹起來,死者的鼻子有時會因抽取腦髓而遭到損壞,這時會按上一個木製的假鼻子,眼窩裡也用布堵上或者安人人造眼睛;最後是把死者的兩手交叉在胸前,裝入一具棺材中,有時還在外面再加一個棺材套。到了第二中間期的後期,盛裝木乃伊的棺材發展成彩繪的人形棺材。一具木乃伊的全部製作過程大約需要七十天的時間。

 

捆上亞麻布的木乃伊

棺木內的木乃伊

獅身人面像  
 
 位於卡夫拉金字塔東北處的獅身人面像,被太陽神祭司們奉為冥府大門的守護神。它們與金字塔一樣,是埃及古文明的又一重要象徵。4,000多年來,它真誠地守護著吉薩金字塔群,天天凝視著旭日東升,默默無語地注視著埃及的憂患滄桑。

  獅身人面像又稱”斯芬克司”。”斯芬克司”-詞源自希臘語Sphinx,是指希臘神話中一個可怕的怪物,它長著女人的頭,獅子的身軀,身上還有兩隻翅膀。傳說它從智慧女神繆斯那裡學到許多謎語,便便守在大路口,令過路的行人猜謎,如猜不出就當場將對方殺死。不知從何時起,在西方流傳眷埃及獅身人面像是按照希臘”斯芬克司”的形象雕刻的說法。此說極為荒謬,因為埃及獅身上面像誕生於公元前2600年,當時,希臘民族尚不存在,”希臘人出現在歷史黎明前的微光之中”,約在公元前1500年,而南歐的希臘文明則出現在公元前7世紀。所以,埃及的獅身人面像不可能源自希臘的神話傳說,相反,希臘神話傳說中的”斯芬克司”形象卻很可能來自前者。
  有眷一雙深邃的大眼睛。它頭戴王冠,上面雕刻眷聖蛇”庫伯拉”的浮雕,兩耳側有扇狀的”奈姆斯”頭巾下垂;下頦垂掛眷標誌國王威儀的長須,脖子上圍眷項圈。而它的身體則雕刻成獅子的形狀,上有鷹的羽毛圖案,前面為一對碩大無比的爪子。這尊獅身人面像對以後的埃及雕刻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哈夫拉之後的歷任法老雖然都未仿效他在金字塔前塑像,但以其他形式製作了類似的石刻像。如第五、第六王朝的一些法老在金字塔坡道起點的東牆上塑造他們臉型的獅身人面像浮雕,像前地面上匍匐眷打敗之敵。到新王國時期,第十八王朝女王哈特舍普蘇特也為自己製作了一尊石像,這是古埃及唯一帶長鬚的女獅身人面
像,現保存在開羅博物館。這個時期還普遍在神廟門前雕塑兩排獅身像,但頭有時為人頭,有時為鷹頭或羊頭。但是,後代雕刻的獅身人面像在規模上都很小,故把哈夫拉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像習慣稱為”大獅身人面像”。大獅身人面像最初的名稱現在已不可考。到新王國時期,它被尊為霍爾,艾姆•艾赫特,意為”意為”目出時的荷拉斯神”。因為,此時埃及人把它視為太陽神,在獅爪的下方建了一座太陽廟,供人們朝拜。到公元前4世紀,一批批希臘人踏足埃及,他們一見到這座奇怪的石像,有人便脫口喊出了”斯芬克司”的名字。不料,這個名稱後來竟成了獅身人面像的代名詞。

人面獅身像正面
亡靈書

  在古埃及的宗教觀念中,能進入來世的各項標準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 特別是對那些貪官污吏來說,要遵守這些標準比登天還難。於是,弄虛作假的事 便發生了。
  新王國時期的祭司們為了迎合大家想通過審判,順利進入來世的願望,他們 編寫了大量的符咒,提供回答審訊的”標準答案”和各種通過審訊的巫術方法。 他們把這些符咒寫在紙草紙上,然後捲起來,隨死者一起下葬。這些寫給亡靈們 看的紙草文書被稱為<亡靈書>。後來,<亡靈書>記載的內容逐漸擴大,增加 了獻給神靈們的祈禱文、詩篇和神話等,還詳細地措繪了來世情況和進入來世的 步驟、路線圖等。這樣,<亡靈書>就不僅只是為亡靈們所寫,也使現世的活人 可以了解陰間。它對於傳播新王國時期正統的宗教觀念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亡靈書>所起的作用看,它是由古王國時期的金字塔銘文和中王國時期 的石棺銘文發展而來的。即把寫在金字塔墓室牆壁上或棺槨四周的祈禱文、頌歌 、咒語等,寫在體積小、製作方便的紙草紙上,使平民百姓也可以擁有。同時, 它在內容上增加了來世審判的情節,更加貼近下層民眾。因而,新王國時期的< 亡靈書>幾乎成了每個死者的必備品,就連不識字的文盲也要讓人在他死後的棺 材裡放上<亡靈書>。

  可能是考慮到神也不是隨意可欺騙的,古埃及祭司們在<亡靈書>裡寫了許 多屬於巫術的內容,如嚇唬神的咒語、採用特殊的方法進行蒙騙等,以幫助有” 劣跡”的人死後說的謊話不被神看破。令人不解的是,古埃及人一方面把巫術說 成是神賜予人類的禮物,使人類不受邪惡的侵擾,另一方面,又用巫術來對付神 ,認為巫術可以阻止神懲罰他們活?時所犯下的罪行。
  埃及人的巫術始於前王國時期,有的石棺銘文曾講到創世神是通過巫術創造 了自己。在後來的傳說中,伊西絲神靠巫術保護了幼小的兒子荷拉斯。因此,在 古埃及人眼中,不僅凡人使用巫術,天庭的神祇也使用巫術。在金字塔銘文中, 有這樣一段話:”不把法老引入天國的神將不受尊敬,將不會得到它的靈魂(古 埃及人稱為”巴”),將嚐不到糕點.....”
  在新王國時期,由於紙草文書的大量使用,咒語可以寫在紙上隨身攜帶,使 咒語使用的範圍不再局限於法老的金字塔和王公貴族的墓室中。連醫生給人看病 也使用咒語,他們把寫有咒語的紙草卷讓病人貼身放好,認為這樣烈以驅除病魔 。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咒語施展巫術,如在紙草紙上把自己仇恨的人的姓名寫下 ,再用咒語的形式對他報復。因為古埃及人相信,通過雁巫術對一個人的名字施 加咒語,可以達到支配他,甚至殺死他的目的。在象形文字中,被認為是有害的 或不祥的動物,古埃及人都用刀把它們的身軀切成兩段,使之不能加害於人。

  除了咒語外,古埃及人還用其他的實物施展巫術,如製作各種子雕像、護身 符。保護神巴斯是個矮子,貌似獅子,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它保護?千家萬戶 ,且帶來幸福。人們把它的雕像放在床邊或枕旁,保佑人們在熟睡時免遭惡魔的 傷害;鏡子、把手等器物也製成巴斯形狀,在護身符上刻有巴斯的圖像,以驅逐 毒蛇等物。一種被稱為”荷拉斯石板”的心是人們施展巫術的重要工具。該石板 拉斯神,它手握毒蛇、蝎子、獅子等有毒或兇猛的野獸,腳踩鱷魚,周圍附有一 文些咒文。使用時,人們把這些石板放在盆的上面,再往石板上澆水,使水”吸 收”了石板上的咒文和荷拉斯的力量後再流到盆內,這樣的水會含有魔力,用它 擦洗身子可以防身治病。

 
文明的失落

  古老的埃及文明在歷經了3,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終於在公元前332年遭受了它前所未有的”大劫難 ”,隨?亞歷山大大帝對埃及疆域的征服,法老埃及的政治生命就此終結。可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法老時代創造的輝煌的文化也急劇衰落。在希臘文化的大舉”入侵”下,曾經是埃及人驕傲的象形文字在希臘字母文字面前只得甘拜下風,以至於到公元4世紀最後絕跡,在此後的1,500年裡成為一種無人能夠釋讀的文字;古埃及的多神信仰在基督教柔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的衝擊下,失去了生命力,留給後人的只是那無法毀滅的一座座神殿的石頭遺址;植根於象形文字和多神信仰之上的古埃及文化:文學創作、繪畫、雕刻等等也隨之走向死亡;埃及不再是世界文明發展的一個中心,如同孟斐斯古城在中王國被底比斯取代一樣,一度作為東西方交流中心的亞歷山大城,也被君士坦丁堡所取代。在希臘羅馬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先後衝擊下,古埃及文明徹底失落了,留在尼羅河畔的是蠻力無法消滅的金字塔、神廟舊址和埋在沙漠之中的古文物。

  但是,埃及古文明對世界的影響是永恆的。它的象形文字雖然失去了生命力,而它的類似字母的24個單音符號,對西亞腓尼基人創造字母文字產生了不可替代的影響,而腓尼基字母又是東西方多種字母文字之源。古希腦時期泰利斯等經典作家,曾懷?了解東方先進文化的強烈興趣來到了埃及,通過他們的介紹,埃及古文明被大量傳到希臘和西亞,並在那裡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古埃及人創作出的許多神話傳說和神的形象,在希臘羅馬統治時期越出了國界,進入地中海沿岸及歐洲大陸,尤其是在古希臘神話傳說中常常能見到它們的影子。基督教中著名的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形象就是源自伊西絲女神懷抱荷拉斯的刻畫;西方文化中對天堂、地獄的構思,以及人臨終前的禧告和懺悔習俗,也有人認為是受到了古埃及宗教的影響。

  古埃及的醫學遺產對後世的影響更深遠。歐洲和西亞地區的大眾醫學都源於埃及,且長期完整地保留了古埃及的醫學形式。在希臘羅馬一些名醫的著作中,不少藥物名稱來自埃及,甚至還保留?古埃及人賦予它們的屬性和傳說。古埃及藥方的書寫方式,包括醫學紙草文獻中的套話和書尾題記,希臘人都全盤引進。在拉丁、古埃及的醫學影響都是顯而易見的。

  在建築、手工生產和科技的其他領域,古埃及文明對世界其他民族也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影響。因此,從古埃及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而言,它又是永恆的,是”失落”中的不失落。也正因為如此,對埃及古文明的研究才會在世界上不時地掀起陣陣熱潮,有關埃及古文明的書籍才層出不窮,成為世界古文明研究中書籍品種最豐富的一塊。

附錄

古代埃及和中國歷史年表

全網文章錄製 沐濤 倪華強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