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麵人

歷史

  中國民間藝術「捏麵人」,原稱「捏米江人」。

  民間藝術「捏麵人」原稱「捏米江人」,相傳三國時代蜀漢(約在西元220至260年間)諸葛亮軍師於某次出兵征伐渡江突遇暴漲乃以糯米糰捏「米人」祭祀之,江水即告平靜軍隊因而順利橫渡,而有「捏米江人」之名稱。因此後人皆尊孔明為捏麵之祖師。

  古時富貴府第,宴客前常以麵糰捏作酒席,供待賓客欣賞謂之「看桌」。逢年過節,捏作三牲五體、用為祭品者,謂之「供桌」。此種民間藝術,最能反映農業社會之生活,尤以人物的造型,非但具歷史性之情趣,更有追遠之積極意義。

  現年約六、七十歲以上的人,總愛以「捏糯米尪仔」的名稱,來重拾他們童年的歡喜,直到「捏麵人」這個名稱的再被使用至今,也經過好幾十年了,並且早已老少皆知,原來它是本土瀕臨於失傳,孕育於中落的「民俗」傳統藝術。

簡介

  捏麵為中國民間傳統技藝,由於色彩光鮮豔麗,捏塑之迼形生動有趣,深受人們的喜愛,臺灣稱之為「麵粉尪仔」。

   而雖然型式有所不同,但都是以自然陰乾最好,若想要長久保存捏麵人作品,最好用新鮮的麵料或是現在較進步的塑土,捏麵人不宜曝曬陽光,將作品置於完全通風的地方或乾燥箱,使其完全乾燥,再置於透明的框罩內擺飾即可。另外,將完全乾燥的捏麵人作品,塗或噴上一層透明漆或是透明指甲油,約一星期後再噴上第二層,如此連續數次便可達保存之目的,但目前採用的塑土、珍珠土等改良麵料,不需經過這層手續,也能達到亮麗的外表。

捏麵技法:傳統捏麵人的做法,是將數種基本形加以變化組合,並沒有想像中困難。而基本形有圓形、橢圓形、水滴形、梭形四種,初學者應勤加練習,並善加利用工具。畢竟「熟能生巧」是學習任何技藝的不二法門。

改良式捏麵人:『橡塑』的由來,『捏麵人』乃我國最古老之民俗工藝之一,具造型簡單、色澤鮮艷、可塑性高等多項優點,唯有保存不易為其最大缺憾。

  『橡塑』為捏麵人手藝的延伸,為使捏麵成品能夠長久保存,所以在原料中加入生橡膠、石英土、P.G.C等配方,在經過加溫後就可以百年不朽,但是因其材質有別於傳統配方,故取名<橡塑>。

 

工具

蠟油:在製做捏麵人之前塗抹於手上,可防止麵料黏在手上。
牙籤:尖端處可用來壓出圓印。
剪刀:可以拿來剪出花的花瓣和手指,腳指的特殊效果。
牛角尖:這是最主要的工具,它可以拿來刻劃,挑刺造成各種不同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做出直線平行方格等形狀的凹痕。如果沒有牛角尖的話,也可以用兼具尖扁平圓特性的工具來代替。比如說原子筆尾或西餐刀。
梳子:可拿來把頭髮或鬍鬚按成平行線。
毛筆:用來繪製較複雜或是極細小的圖案或是點線,比如說臉部五官、衣服線條…等等。若無毛筆可用墨筆或彩色筆,但不能用奇異筆,因為奇異筆的墨,碰到亮光漆會糊開。

一、混色米雕:參加廟會時,多採此法。
工具:糯米、麵粉、竹篾、各種不同的色母(其中以紅、黃、藍、綠、淺綠、膚色、橘紅為最多。)竹片、剪刀、食油、水、牛角尖、梳子、牙籤、鉛線、吹風機、販者鑿有細孔的木板架(有三層、四層等,隨需要而定。)
過程:
1.將色母慢慢加量放在糯米、麵粉的混合體中,搓揉均勻。
2.取一竹篾為支柱(或長或短)。(有的將豆沙放在欲雕的造形中,此種少見)。
3.準備好欲雕用的顏色及數量,將之置於手、掌面彎曲處,並扣緊。
4.從指掌間取出所需的顏色,按動物、人物的形態塑出。

二、雕前蒸法:
工具:除與混色雕法有相同的道具外,還要礬、鹽、水性顏料或油性顏料,甚至有用紙漿、水彩筆者。
過程:
1.先將糯米糰混加中筋麵粉,其比率三比一,將之揉均勻。
2.揉好之後,放入百分之一的明礬,可防潮濕(加太多會龜裂)。加入細鹽(鹽的功用是預防快速乾裂,並可保存久些,且有軟性)。一起在水中煮熟,直至浮起為止,才置之陰涼之處,等涼乾後,加入少量防腐劑。
3.揉好後,再行雕塑。塑好後,置放於陰乾處,使其乾硬。此種未敷色的雕物,謂之「白身」。如能加上些食用油,比較不會沾手。
4.(三分)陰乾後即可用油性顏料或水性顏料,依各種不同顏色的造形,畫上各種不同的顏色於白身上,遂得一米雕。
5.上亮光漆,噴或擦均可,透明的指甲油亦可,惟亮光漆多噴擦數次效果佳。
以上所述為雕前蒸法,此種做法,有繪畫基礎者始能為之。如此較能分出濃淡深淺,惟所花時間亦相對較久。

三、中庸之法:即混色米雕和雕前蒸法二者並用。

四、雕後蒸法:
工具:除與混色雕法有相同的工具外,還要鹽、水性顏料。
過程:先將糯米糰混加麵粉粉,將之揉均勻。
    1.然後加入鹽,鹽的功能與前述相同。
    2.揉好之後,再行雕塑,塑好之後置放於陰乾之處,使其稍為乾硬。
    3.再用水性顏料,塗畫於上面。
    4.畫完之後,放在蒸籠內蒸熟,蒸前塗上一點油會更明亮。

1. 盡量不要暴露於空氣中,因為水分容易蒸發而使麵料變硬.若麵料放置過久而變硬的話,可加水調勻使之變軟,再以保鮮膜包裹,置於蒸籠中隔水加熱,等其冷卻後再揉軟即可.
2.通常捏麵人剛完成時, 表質非常柔軟, 故常常用竹籤來支撐,
但卻常使作品不好擺置, 但可於作品完成後約二至三天, 輕轉動竹籤使其鬆動,等到其完全乾燥後, 再拔去竹籤, 則可任意
擺置了.若想要長久保存捏麵人作品, 最好用新鮮的麵料, 並將作品置
於完全通風的地方或乾燥箱, 使其完全乾燥, 再置於透明的框罩內擺飾即可.
或將完全乾燥的捏麵人作品, 塗或噴上一層透明漆, 以達保存之目的.
若是不小心捏麵人作品長有黴菌或沾滿灰塵, 可以濕布仔細擦乾淨再以吹風機吹乾即可.

麵料自作:
1. 因為中筋麵粉之彈性與韌度最好,故先取中筋粉四份與糯米粉一份,混合均勻後加約二份量的水, 攪拌成為麵泥。

2. 將麵泥繼續揉細成麵團,軟硬可加水或麵粉及糯米粉來調適。

3. 將麵團以約手掌般大小,丟進鍋中以沸水煮,直到浮出水面,就可取出至室溫冷卻。

4. 當冷卻至微溫時,加入精鹽,明礬粉及食用防腐劑。

5. 當完全冷卻後,再依需要加入各種水性顏料或色素,揉和後即完成。

 

材料

  傳統是以「米麵」的成份製成的,做法是將四份的中筋麵粉加一份的糯米粉混合均勻後,再加兩份的水揉成麵團,將揉勻的麵團做成手掌般大之麵餅,放入滾水中煮,等麵餅煮熟浮上時,即可夾出,趁麵餅溫熱時加入精鹽(防止硬化)、明礬粉(防潮與防蟲咬)、防腐劑(防霉)後全部搓勻,待冷卻後加入一般水性顏料揉勻即可。但以這種傳統麵料捏成的作品很難保存,遇溼季時,會褪色並出鹽發霉,再遇到乾季時,又會有龜裂脫落的情形。所以後來坊間常使用以樹脂的成份製成的「彩色雕塑土」或是紙黏土。

  目前捏麵人的材料非常多,有一般的「塑土」,也有能發瑩光的「夜光土」,還有裡面參有金粉的「珍珠土」,更有那種你幾乎可以忘了它的存在的「輕質土」,另外,還有麵包花土、琉璃土……等等。使用這些土來製作捏麵人,不僅可以達到傳統捏麵人上亮光漆後的光澤,又可以長久保存,不易變質。更因為這些麵料的多元性,增加了捏麵人造型的廣度。

 

製作

  製作麵人的一些基本手法技巧和變化。捏麵人顧名思義乃是以捏法為主。基本上是以拇指食指之指端為基點,再配合其他手法,沒有所謂固定的技法,只要能捏出所需要的形狀即可。

先說說幾種基本形:
球形:像搓湯圓般,把一小塊土搓圓。
水滴形:先將一小塊土搓圓,再將其搓成一端尖、一端圓,而成水滴狀。
長條形:先將土搓圓,再以手掌或手指搓出所需要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