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資料

1. 紫外線指數分5級

  紫外線指數可分為五級:0到2是微量級、3到4是低量級、5到6是中量級、7到9是過量級、10到15是危險級。台灣地區的夏天大部分屬於過量級到危險級,民眾只要在大太陽下持續曝曬15分鐘以上,就可能因此而曬傷。

台灣地區紫外線指數

膚 色

紫外
線指數

各種皮膚對紫外線指數反應所需的時間

白色皮膚 淡褐色皮膚 黃褐色皮膚 深褐色皮膚
曝曬致紅時間 曝曬致紅時間 曝曬致紅時間 曝曬致紅時間
7(強) 9-26分鐘 26-43分鐘 34-64分鐘 43-103分鐘
8(強) 8-23分鐘 23-38分鐘 30-56分鐘 38-90分鐘
9(強) 7-20分鐘 20-33分鐘 27-50分鐘 33-80分鐘
10(極強) 6-18分鐘 18-30分鐘 24-45分鐘 30-72分鐘
11(極強) 5-16分鐘 16-27分鐘 22-41分鐘 27-65分鐘
12(極強) 5-15分鐘 15-25分鐘 20-38分鐘 25-60分鐘
13(極強) 5-14分鐘 14-23分鐘 18-35分鐘 23-55分鐘

註:中午陽光最強的一個小時中,到達地面而使皮膚致紅的紫外線,其輻射累積量達每平方公尺為一百焦耳則紫外線指數為1,若為二百焦耳則紫外線指數為2,以此類推。指數強度分類0-2為微弱、3-4為弱、5-6為中等、7-9為強、10以上為極強。(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2. 各種紫外線可到達皮膚的深度

資料來源:寶貝肌膚百分百,吳貞宜醫師

  波  長

特     性

UVC 100∼290nm 可被大氣層阻擋
UVB 290∼320nm 易造成皮膚嚴重的紅腫、脫皮、水泡的曬傷
UBA 320∼400nm
穿透力強,可透過雲層,直入真皮層
陰天、雨天仍存在
UVA不易曬傷皮膚,但易造成皮膚老化

 

3. 防曬乳液的成分

  防曬乳液中常用的成分,一般可以簡單分為化學防曬與物理防曬。

  化學防曬:化學防曬的防曬因子本身就可以吸收掉紫外線,將之轉化成熱能,其成分又細分為以吸收UVA或UVB為主兩大類。

  化學防曬因子抹起來的感覺較討喜、不油膩,但是相對的,引起皮膚過敏的機會也比較大。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防曬乳液仍以化學防曬為主要成分。

  物理防曬:物理防曬則利用反射原理,單純的將不要的紫外線彈回去,可以完全阻隔掉所有紫外線與可見光,防曬效果較好。

  以往這類成分用起來較油膩,不過隨著化妝品製品技術的精進,現在已經可以將其微粒子化,大大降低塗抹時的不適感,應用也愈來愈廣。

  因此,選擇能同時具備有吸收UVB、UVA及物理防曬三種成分的廣效性防曬用品,是最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