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月經問題-經血異常

無月經症:指連續三個月無月經者。原發性無月經是過了青春期(16歲以上)仍無月經來潮,通常為先天性無子宮者;續發性者則如早發性卵巢衰竭,可能在38歲、40歲左右即停經,其他如多囊性卵巢、肥胖和子宮腔粘連也可能導致無月經症。因此,最好就醫尋找出原因。

類型

情形

原發性無經 續發性無經
定  義 青春期前,女性從未有過月經現象 青春期後,女性曾有過月經,但經三次以上未見月經來潮的現象
導  因
主要與身體狀況及生殖構造異常有關:
1. 內分泌異常:下視丘、腦下垂體功能無法發揮
2. 卵巢功能不良:無法排卵、荷爾蒙失調
3. 子宮發育不良
4. 處女膜閉鎖無法排出
主要與壓力、情緒、營養狀況及腫瘤、疾病有關:
1. 情緒壓力紊亂:如害怕懷孕、生活形態、環境壓力影響下視丘功能
2. 用藥:持續性服用口服避孕藥
3. 疾病:尤其是甲狀腺、腎上腺有關疾病
4. 生殖器及骨盆腔病變:急性、慢性炎症等
處理方式
1. 針對原因排除或矯正
2. 經醫師檢查結果如為正常,則應給予心理建設
3. 給予健康、飲食、生活形態建議
4. 給予動情素治療
1. 針對病因治療
2. 給予避孕藥或黃體素治療

資料來源:高中軍訓女生版(一)教師手冊,幼獅出版社
 

經血過少:經血量過少,或週期少於兩天。
 
經血過多:經血量過多,或週期大於10天以上。經血過量常見於荷爾蒙、情緒失調、子宮肌瘤、使用子宮內避孕器或甲狀腺功能異常、血液方面等疾病。
 
頻發性月經:月經週期少於24天,來月經的頻率較高;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腫常是導致頻發性月經的因素;而月經過多者也常合併頻發性月經。
 
亂經:該來時不來。十幾天來一次,或是一來十幾天。
 
補充資料:你經血量正常嗎?過少也是警訊(黃貴松中醫師述,劉郁青記者報導)

  台北市立陽明醫院中醫科醫師黃貴松表示,月經過少症是月經週期正常,月經的流量卻明顯減少,或者是來月經的時間縮短,甚至是來了一點點即流乾淨的常見婦科症狀,而月經過少是閉經的重要先兆,當月經量逐漸減少,表示子宮內膜過薄、內分泌失調,如未經適當診治,一段時間後,月經就會停止不來,不但會導致不孕,肌膚也會提早衰老,身體跟著產生諸多不適。

  黃貴松說,月經過少症在中醫門診中可分成腎虛、血虛和血瘀三大類型。「腎虛型」多見於未生育過的女性,月經初次來潮的年齡較遲,或初潮後經量過少,月經後雌激素分泌不足,第二性徵也出現得較遲,常見的症狀有經期短、經量少甚至點滴即淨、色淡紅,還常兼有頭暈、耳鳴、腰痠腿軟、足跟痛等症狀,治療宜補血調肝腎,常用藥如熟地、山茱萸、當歸、山藥、杜仲等。

  「血虛型」則好發在三十至四十歲婦女,多因脾虛化源不足、胃口不好、營養失調、不當減肥、過度勞累,久病傷陰血所致;常見的症狀有月經量少色淡,一至二日或點滴即止,小腹悶痛、頭暈眼花、心悸、面色發黃、唇舌色淡、皮膚不潤,治療宜健脾益氣補血,氣血充足,陽生陰長,經量自然增多,常用藥如當歸、白芍、熟地、首烏、人參、肉蓯蓉等。

  「血瘀型」常見於產後惡露排不乾淨,做過婦科手術或流產手術者,瘀血滯留子宮,或是憂思暴怒至氣滯血瘀,子宮內膜黏連,血行不暢而量少,色紫黑有塊,小腹按下去刺痛,治療時宜活血化瘀調氣,常用藥有歸尾、川芎、桃仁、紅花、香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