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發展與行為上的特徵

一、 建立自我的認識
青少年期的重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與「建立角色統整」,此階段的青少年藉由對自我的省思與覺悟,開始確立他在團體中的地位與社會他的期望,能在不違背自己需要、價值體系及良知的情況下,調整自己的行為與價值觀,以增進對環境的適應性。
角色統整就是確定自己的心理性別及應扮演的角色,建立種種不同的自我概念。若無法自我認同,則會產生角色混淆,使青少年失去自我控制力與安定感,造成認同危機(Identify Crisis),進而出現一些問題行為,如自殺、濫用藥物、逃學或參加幫派等。
「自我統整」是青少年期自我發展的理想境界,它能使青少年的人格發展臻於成熟,並發展出自己的獨立性。
二、 渴求被同儕接納,且易受同儕團次文化影響
同儕團體影響青少年的自我認同。“如何被同儕團體接納”成為青少年最迫切關心的問題,因此大部分的青少年是把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同儕反應上,當被同儕拒絕,會使他們覺得受到莫大的挫折且容易喪失自信。
青少年多半渴求被同儕接納,而產生對團體次文化的依附。所以如何向團體認可的行為或流行服飾看齊,對青少年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
三、 反抗權威,親子關係改變
在青少年階段,由於心理成長朝向獨立與自立,與父母間的見解及態度易產生衝突而形成代溝。故當價值觀的重建、功課的壓力及父母的期許等無順利調適時,青少年容易表現出違抗威的舉動。
四、 性生理的成熟與困擾
性的成熟造成青少年許多心理困擾,直接原因是性動機無法滿足或無法克服性衝動;間接原因則是社會傳統與道德規範下的限制,形成青少年期所面臨的「心理性危機」,導致青少年出現焦慮、不安。
五、 情緒不穏定、易衝動
由於內分泌和自主神經系統活動旺盛,造成青少年情緒不穏定、易衝動。有時也會因個體生理上的障礙而產生情緒上的壓力。
六、 表現自我見解,好爭辯
青少年期的認知發展中,已能運作較高層次的思維,並具有抽象的思考邏輯、假設性的推理與解決問題等能力。在思想表現上以自我為中心,逐漸建立出判斷的標準,養成好批評、好爭辯、看不慣、不滿現實的態度,甚至有時會表現出誇張或傲慢。
七、 自我意識膨脹,喜做白日夢
青少年常以自己的想法、喜好來揣測別人,進而產生「自我意識」,且過分關注自己,或假設很多情境,強化哀愁或憤怒,沈浸在白日夢裡,渴望孤獨卻又希望眾星拱月,因而陷入矛盾之中,所以在公眾場合裡,常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獨特的目光焦點,但也因為如此,有時會感到手足無措,顯得十分不自在或過度的誇張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