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緒的發展

  青少年情緒的發展,正像身體的發展(Tanner,1971)、認知發展(Sigel & Cocking,1997)、道德的發展(Kohlberg,1976)和社會性發展(Erikson,1968)都有著正常的階段一樣,情緒也可畫分出發展的時期。人類行為的整體性已經告訴我們,所有這些發展時期都是互相聯繫的,以認知和情緒發展時期的聯擊更密切不可分。發展心理學家如郭爾堡和吉利根(Kohlberg & Gilligan,1971)和韋哥斯基(Vygotsky,1962)確信沒有不帶情緒的認知或學習,沒有認知因素之情緒是不能存在的。據皮亞傑觀點(Piaget,1966),認知的發展也會產生積極的情緒狀態。據皮亞傑(Pi-aget,1996)、皮亞傑(Piaget,1962-1964)之研究,情緒的發展可分下列四個時期(階段):
(一)出生-2歲時期
  觀察嬰兒和幼兒可發現,他們的情緒是具有爆發性的。情緒的狀態表現為全或無的型式-平靜和爆發互相交替,而且內部情緒和外部事物是不可分離的,就如同主觀和客觀的現實看起來都是一個現實。在感佑運動時期,由於身體的動作說明事實。所以在表情方面,都以身體運動和口頭發聲為主要工具。

(二)2歲-7歲時期
  在這個時期,發現其情緒與外部事物分離的意識性增加了。在情緒上和人與物之間有更多的聯合,而不是一種性質。外部世界被視為有感情的,但這種感情是由兒童直覺反射上去的。而且以「前運算時期」兒童的表現性的智能,已可以體驗到對不在面前的人、事、物的情感。他們的符號思維可以透過遊戲、模倣和語言來表現情緒。

(三)7歲-11歲時期
  此時期無論情感的內部世界或者事物的外部世界,都被賦予獨立的地位,不過還有一些勉強罷了。即令情緒是由於特殊的人或情境而產生,通常更多把情緒看作是一個人的內心體驗。由於具體地運算、推理而出現了多種心理能力,因而更能表現比較精細的情緒了。

(四)11歲以後的青少年期
  這時期的主觀和客觀世界已被明確地劃分出來,情緒完全是屬於內部和個人的了。因為情緒獨立於外世界而發生,則情緒更能自主化了。由於認知形式運算的發展,思想和感情能夠進一步從熟悉的具體而產生抽象思考了。新的感情能夠根據假設的人和事物創造出來。據皮亞傑(Piage,1962)的說法:「這種感情不附屬於某個特殊的人物或只限於物質現實的聯繫,而是附屬於社會現實或主要的精神現實,如關於一個人的祖國的、人道主義的、或社會理想的,以及宗教的情感。

 

  青少年期是處於典型的煩腦增殖期,在情緒體驗與情緒表現上帶有明顯的年齡特徵。因為青少年認知發展與生理變化回饋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產生各種不同情緒,並具有十分獨特的主觀體驗色彩。由於青少年期的認知能力及意識水準的提高,其情緒發展更呈現有下列三大特徵:
第一是延續性:
在兒童期,其情緒具有易激性、易發性、易感性及易表現性,情緒發作延續的時間較短。到了青年期(高中),情緒爆發的頻率降低、作為心境的延續時間加長,再加上情緒的控制能力提高、情緒體驗時間延長,穩定性提高。例如幼兒發怒不超過5分鐘,可是青年期(高中)男女生可長達數小時。甚至有些情緒體驗會長期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並可改變一個人的個性特徵。所以,有些心理學家將情緒或情感作為個性劃分的標準。
第二是豐富性:
青少年期男女生正處於多夢的年齡階段,幾乎人類所具有的各種情緒,都可在青少年身上體現出來,並且各類情緒的強度不一,有不同的層次。例如悲哀有遺憾、失望、難過、悲傷、哀痛、絕望之分,這些不同的層次在青少年身上都存在著。另外,在情緒體驗的內容上,已是千頭萬緒,相當豐富多彩。以「懼怕」的情緒來說,青少年所怕的事物,主要與社會的、文化的、想像的、抽象複雜的事物和情勢有關,與幼兒所懼怕的貓、狗之類的具體、單純的實物不盡相同。這些懼怕經驗可能遺留在幼身上,但青少年的懼怕則多與社會文化因素有關,諸如怕考試、怕陌生人、怕懲罰、怕寂寞等。可見當青少年男女生步入一個紛繁多彩的情緒世界,他們體驗也豐富多樣了。
第三是特異性:
青少年自我意識的迅速發展,為他們的情緒發展增添了一圈圈獨特的「光環」。這裡面包含個性、自我感知及性別的差異。譬如同樣是憂慮,有人如林黛玉般鬱鬱寡歡;有如文天祥般慷慨從容。同樣負面的情緒體驗,男生傾向於發怒,女性則傾向於悲哀和懼怕;同樣是日常心境的感知:外向的學生容易被興奮、樂觀的情緒所籠罩;內向的學生則易被悲傷、憂鬱所感染。

 

同時,也可發現青少年的情緒發展有兩大的徵象。
第一是兩極波動性:
青少年男女生雖然自控能力提高,但由於身體方面、學歷方面及心理發展還未成熟等種種原因,情緒表態常有明顯的兩極化現象。勝利時得意忘形,挫折時垂頭喪氣;喜歡時花草皆笑,悲傷時草木流淚,情緒的反應常走極端。有人對100名高中生進行調查,發現人70%的情緒都是經常兩極波動的,也就是像「波動曲線一樣,忽高忽低,忽愉快忽愁悶」,而沒有激烈變化的人數之百分比幾乎為零。
第二是文飾性:
隨著青少年的社會化逐漸完成與心理成熟,他能夠根據特有條件、規範、或目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形成外部表情與內部體驗的不一致性。例如有的學生對異性萌發了愛慕之情,卻往往留給對方的印象是貶低、冷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