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

  家庭是一個社會體系,健康的家庭需要有良好的親子溝通,尤其親子間需要有密切的情緒性接近、相互支持與鼓勵、才能促進青少年身心正常發展。青少年在成長過程常會遭遇性、角色、權威、情緒適應與價值等相關的認定及辨識危機。青少年的父母由於也處於中年階段,因此,在其人生當中也同樣面臨著各種危機。青少年的父母由於也處於中年階段,因此,在其人生當中也同樣面臨著各種危機,兩者的關係又面臨新的調整與改變,當兩者適應不佳時,親子間的衝突可能就會發生。除此之外,由於父母親與青少年之間存在年齡差距,各自的生活體驗不同,尤其當社會變遷愈快速時,兩代間思想觀念與價值態度上愈會呈現明顯的差距。(見表 中年世代與青少年世代的人格特徵差異)。由表中可以發現親子間基本上存有極大的差異,這是造成代溝與親子衝突的主因。

中年成人世代

青少年世代

1. 謹慎,依經驗行事           
2. 過去導向,常會將現在與過去作比較。
3. 顧及現實,有時會對人生、人物產生懷疑。
4. 保守傾向,包括態度、價值與道德上的保守。       
5. 對現狀一般而言滿意、滿足、聽天由命。
6. 希望保有年輕,害怕年齡。
1. 勇敢,想嘗試新的事物,欠缺以經驗為判斷的基礎。
2. 現在才最真實。過去不顯著,未來情況不明、不確定。
3. 理想的、樂觀的。      
4. 自由傾向,對傳統道德規範、倫理挑戰,試驗新的觀念與生活方式。
5.

對他們所擁有的事物加以批判、不滿與不快樂。

6. 希望成熟,但也不希望老化,輕視老人。

資料來源:《我的未來不是夢》高市教育局,86年 

  當少男少女身體逐漸成熟時,家庭互動有明顯的改變。青春期的子女對於父母變得較武斷無禮,父母為維護權威而常干涉子女,惡性循環的結果家庭關係緊張且不和睦,父母與子女彼此更不注意對方的意見。

  不和的情形一般在青少年早期逐漸增加,青春期衝突的增加和其生理發展有關,隨著個體身體逐成熟,少男少女與父母的爭吵增加。大部分的爭吵是關於功課、家務、交友、約會、外出時間和個人外觀等小事。爭吵可能反映子女對於獨立的渴望,也可能是父母想教孩子服從社會規則,這種社會化課題會引起某種程度的緊張,青少年在需要與父母分開,卻又了解自己還須依賴父母,這種矛盾將會感受到一種持續的緊張壓力。(Papalia & Olds,黃慧真譯,民83)

  父母的管教與期望未配合青少年發展而調整,自然會產生衝突。適當程度的親子衝突,能刺激父母反省管教方式而做調整,對於促進青少年的獨立反而有幫助。青少年子女的父母須了解親子關係隨著子女成長是會改變的,當子女到了青春期,須放棄權威的管教方式,多與子女溝通,交換意見,學會傾聽與尊重對方,當然也須提供一致性的行為準則,支持與鼓勵孩子,不輕易評論他們,必可減少親子間的衝突與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