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分類及其處理

高熱型中暑:
  1. 病因:乃人體受高溫及陽光之直接照射,使體溫調節機能失常而發生排汗困難,復以外界氣溫太高而身體無法散發,因而體溫急遽上升。如長時間曝露於高溫之日光下,可引起腦膜高度充血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失去了體溫調節作用。
  2. 症狀:患者感覺燠熱難受,體溫升高(往往超過四十度),皮膚潮紅,但乾燥無汗,繼而意識模糊,頭暈虛弱,畏光,嘔心嘔吐,血壓降低,脈搏快而弱,終至昏迷(可於數小時內致死)。

處理:

  1. 迅速將患者移往蔭涼而通風之處所,放低頭部。
  2. 解除其負荷,鬆開衣服,全身淋以冷水(或用冰塊擦澡),直至患者甦醒為止。
  3. 水浴時,同時強力按摩四肢,以防止毛細血流血滯積,並促使散熱加速。
  4. 如發現患者呼吸困難,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5. 患者清醒後,應請醫官或送至附近醫療機構檢診以利作進一步之治療。
  6. 供給水份(患者意識清醒才可經口給予水份,否則應經由點滴給予。)

預防:

  1. 採取漸進式訓練。
  2. 適時補充足夠水份。
  3. 穿著易散熱服裝。

衰竭性中暑:

  1. 病因:乃因處於高溫環境中,身體為適應散熱之需要,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因而使血管舒縮調節受阻,心搏出量減少,終至影響整個心臟血管系統之循環而陷於衰竭。年紀大者易罹本症。
  2. 症狀:初期有頭暈並有心跳感覺,繼有噁心,嘔吐及暈厥,頭痛,煩躁等。皮膚潮濕而寒冷,呼吸淺微,體溫低於正常及瞳孔散大。
  3. 處理及預防:與高熱者同。

痙攣型中暑:

  1. 病因:乃因暴露於熱環境下,身體所散發之汗液中之鹽份損耗過多所致。
  2. 症狀:主為各部骨骼肌肉發生疼痛性收縮,皮膚潮濕寒冷,全身抽搐、體溫正常或稍增高。

 處理法:

  1. 立即給予適量之鹽水。
  2. 不能飲用或意識不清者,可行生理食鹽水靜脈灌注。
  3. 其他與高熱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