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海軍新兵力的加入,叱吒臺海達半世紀以上的陽字型軍艦,年底將因「瀋陽」艦除役而全數走入歷史。陽字型驅逐艦在海軍服役期間,建構我海疆堅強防線,在我國執行改良計畫與艦體結構更新計畫後,包括軍艦性能及使用期限均超乎當年設計,使陽字型幾乎等於新造艦隻,在我國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陽字型在艦齡超過50歲後仍有能力捍衛臺海的原因。
民國37年5月1日,我國自日軍接收第一艘陽字型驅逐艦「丹陽」艦,並於民國55年除役;42年美國基於「華美共同防禦條約」,移贈「洛陽」及「漢陽」2艘驅逐艦;44年自美接收「咸陽」及「南陽」2艦;58年起,美國為維持兩岸軍事平衡,陸續軍售我二次大戰末期建造的「襄陽」及「瀋陽」等26艘驅逐艦,都有輝煌戰功。
一、洛陽艦
所有陽字型驅逐艦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艘洛陽軍艦於民國68年完成「武進一號」系統改裝,並進行復陽工程,成為第一艘復陽及改裝武進的飛彈驅逐艦。
由於火力猛、速度快、戰力強,又多次精確擊中靶船及飛靶,因此更贏得「洛陽神艦」的美譽,直至89年2月16日才功成除役。該艦服勤期間,除為海軍建軍備戰與確保海權寫下不可磨滅的功勳與輝煌史蹟,歷任艦長中,更有4位曾先後擔任我海軍總司令職務,其中更包含現任國防部長李傑,成為洛陽艦艦史上最光榮的一頁。
二、丹陽艦
我國最早接收的陽字型驅逐艦——丹陽艦,是由日本所建造。民國34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我國依同盟國議定,在東京抽籤獲得8艘日艦,丹陽艦即為其中之一。
民國48年,丹陽艦擔任旗艦於馬祖附近巡弋時,曾率領章江、涪江、資江等艦截擊中共海軍PC艦2艘。當時是在相距約1萬7千餘碼的距離,開始以5吋砲向敵艦射擊,而敵艦除還擊外,6門岸砲並向我艦隊射擊以掩護其艦隊逃竄。但我艦隊在敵艦及岸砲威脅下,仍重創其中1艘,另1艘亦輕傷,而丹陽艦及其所率領的艦隊均未受任何傷害,立下輝煌戰功。丹陽艦於55年11月16日光榮除役。
三、安陽艦
安陽艦在我國服役整整32年,是捍衛臺海最久的陽字型驅逐艦。
民國31年開始建造的安陽軍艦,於56年始移交我國,擔負偵巡、外島運補護航、敦睦遠航、護漁及各項演訓等5百餘次任務,總航程達426,192浬,為捍衛海疆貢獻良多,並於88年9月16日除役。
艦長李恆文中校回憶最後一次至烏坵運補的任務途中,中共軍機於海峽中線附近活動頻繁,他立即依規定實施備戰警戒,可謂是充滿戰鬥氣息的最後一次任務。
四、瀋陽艦
隨著我國向美國採購的紀德級艦將逐年返國服役,最後一艘陽字型驅逐艦——瀋陽艦,也將功成身退。至此,世界僅存二次大戰時期的老陽字型驅逐艦亦將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