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面即是在皮膚上塗抹敷面劑,使用之材料,在短時間內收到最高的保養效果。美容上使用「敷面」這個名詞,追查其英文原文,即是Pack或Mask語意的來,源是以「包裹」為語源,自古就視為美容用語。
|
1. | 滋潤皮膚: |
敷面後蒸發出來的水份,可使皮膚柔軟,同時使含於敷面劑中之養分易被皮膚吸收。 | |
2. | 促進血液循環: |
皮膚因按摩、敷面溫度提高使血行良好。 | |
3. | 促進新陳代謝,消除疲勞。 |
4. | 清潔毛孔污垢: |
平時不易清除的毛孔內的髒垢,可藉敷面協助清潔。 | |
5. | 有保濕、吸油、漂白、營養等效果,依使用之材料不同而發揮不同的效果。 |
敷面仍將敷面劑塗於皮膚上所構成的薄膜,使皮膚與外界空氣短暫的隔絕,此時臉部體溫會上升,血液循環良好,新陳代謝旺盛,皮膚內部所泌出來的水份與油脂會停留在面膜之下滋養皮膚,同時皮膚角質與毛孔內的污物在除去敷面劑時,可以一併剝除,對皮膚之清潔也甚具功效。 |
洗臉→按摩→乳液→敷面→收斂化妝水→營養面霜
1. | 眉、眼唇需要塗抹橄欖油,敷面劑與眉、眼、唇需保持些許的距離。 |
2. | 不可使敷面劑侵入眼睛。 |
3. | 敷面前將臉洗淨並做好按摩後再敷面。 |
4. | 若使用會乾涸、收緊之面膜,則須注意宜有太多的表情,以免多於紋路的產生。 |
5. | 敷面材料應每次使用前才調製,不可調很多留待下次使用。 |
6. | 敷面的次數每週1∼2次即可。敷面劑停留在皮膚上的時間與敷面劑的性質、類別及廠牌之不同而有稍有變化,可依製造廠商的使用說明施行。 |
敷面劑的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黏工狀、膠狀、粉狀、蠟狀等敷面劑。 |
1.膠狀面膜 | |||||
有透明狀也有帶有顏色的,裝於管中或罐中,取出敷抹在臉上須均勻,乾了之後約20分鐘可以整塊面膜剝除。此種面膜,可以防止水分的蒸發,皮膚上的死細胞及污垢也因面膜的剝下一併除之。
|
|||||
2.黏工狀敷面劑 | |||||
黏工狀敷面劑不僅可以清除油脂、污垢、使皮膚柔嫩,還具有消炎的療效。此面膜敷於臉上待使用說明上的指示時間後,再以濕毛巾將它擦乾淨,或以溫水清淨即可。
|
|||||
3.果菜敷面劑 | |||||
以蛋、水果、蔬菜汁、蜂密或化妝水等做混合物,加上敷面粉、奶粉或麵粉調成糊妝,先蓋上紗布,可方便敷面劑的卸除(眼睛與鼻孔位置需剪洞後再用)再將敷面劑塗抹於臉或直接塗抹,30分鐘後紗布由上往下撕,用溫熱的濕毛巾將臉擦乾淨,再以冷毛巾擦一次,以促進毛孔收縮。 | |||||
4.蠟狀敷面劑 | |||||
面蠟的成份有蜂蠟、礦物油等混合而成。使用時將蠟放在一個隔水的容器,加熱使之溶化後,塗在內手腕去試探溫度是否適合再使用。使用時,顧客眼睛蓋上棉墊並蓋上一塊紗布(或用自己預留眼鼻子及嘴巴開孔的薄織布),再將溶解後的溫蠟塗於其上,待蠟膜乾硬後可完整的取下,此時皮膚會顯得紅潤,一些細小的皺紋因之消失。 |
調配敷面劑的用具:研缽、匙、敷面刷、擦薑板、紗布。
A. | 油性皮膚敷面劑 | |
a. | 高嶺土1小匙,敷面粉2小匙、蛋白2小匙、蜂密2滴,檸檬汁數滴調成糊狀。 | |
b. | 敷面粉(麵粉)3小匙、小黃瓜1小匙、蛋白2小匙,檸檬汁數滴調成糊狀。 | |
c. | 蛋白直接敷臉,乾後以冷水洗淨。 | |
B. | 面飽性皮膚敷面劑 | |
硫磺1小匙、敷面粉2小匙、小黃瓜1小匙、蜂密2滴、檸檬汁數滴調成糊狀。 | ||
C. | 乾性皮膚敷面劑 | |
敷面粉3小匙、蛋白1小匙、橄欖油3∼4滴、蜂蜜1小匙、奶粉(鮮奶)1小匙調成糊狀。 | ||
D. | 中性皮膚敷面劑 | |
敷面粉3小匙、蜂蜜1小匙、雞蛋2(蛋白與蛋黃混合在一起)2小匙、檸檬汁數滴。 | ||
E. | 雀斑、黑斑敷面劑 | |
敷面粉3小匙、檸濛汁2小匙、雙氧水2滴、蛋白1小匙(皮膚乾的話加蛋黃)調勻。 | ||
F. | 小皺紋敷面劑 | |
a. | 蛋黃2小匙、麥麩粉2小匙、橄欖油1小匙、敷面粉2小匙調勻。 | |
b. | 敷面粉3小匙、蛋白1小匙、紅蘿蔔汁2小匙調勻。 | |
G. | 過敏性皮膚敷面劑 | |
青葉汁2小匙、蛋白1小匙、蜂蜜1/4小匙、敷面粉3小匙調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