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津.風.景.區…

  廿五淑女墓 為紀念中洲地區在高雄加丌區工作的廿五位乖坐渡輪而翻覆的少女而建,墓容整齊肅穆,每坐墓碑之上,皆刻有出生年月、姓名及崁入相片,廿五位皆未出嫁,墓後立有一長柱,上面述說詳細情形,一踏入便覺哀怨淒涼,過港遂道完工後,此處己成為觀光重點。

  天后宮 建於清康熙30年間,位在廟前街,距今己有三百多年歷史,其內供奉金身媽袓,兩側壁上,舉凡雕工、彩繪,皆十分精緻,雖不及其他廟字豪華,卻香火鼎盛,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
  特產 在天后宮及海水浴場一帶,有物美價廉的老街海鮮,十分膾炙人口,以烤螃蟹和小卷為最,魚類次之,值得順道大快朵頤一番。

  三輪車 旗津的三輪車形成了小鎮特殊的景觀,到旗津別忘了乖坐一趟觀光三輪車,重溫舊時情懷;而每逄中秋過後到三、四月間的「燒酒螺」風味絕佳,可供遊客解饞。

  旗津海水浴場 位於半島西側,沙質柔軟精細,沙灘上各式各樣的貝瞉極為可受,假日時分,常可見全家大小在此觀樂,小孩嘻笑聲隨處可聽,沙灘上常常人潮洶湧是戲水、弄潮的絕佳勝地。

  旗津燈塔
  旗津燈塔座落在旗津半島北端的旗後山上,為清光緒9年清政府有鑑於中、法海戰之教訓,特聘英國技師在旗後山頂建立的。而現在改建是八角形燈塔,
辦公室旁四方形建築是舊燈塔位置;榕樹旁白色建築是舊信號台(燈塔)殘存建物;
在眺望台旁的建築是值班室,站在眺望台上可以盡覽港口、柴山、西子灣美景以及高
雄港灣城市船隻進出盛景。旗後燈塔是臺灣少數僅存的清代燈塔之一。
  位於旗后山頂上的旗津燈塔,又稱高雄燈塔,建於西元1883年,是台灣本島上的第二座燈塔(第一座為屏東鵝鑾鼻燈塔)。1918年整修過後,塔身為磚造八角形白色建築,黑色圓形頂,高15.2公尺。
文章摘自於〔我的家鄉〕

★交通指南★  汽車──可由前鎮經過港隊道直達旗津。

旗津島-----繁華不是過客

  從鼓山搭乘卜卜作響的渡輪來到旗津,彷彿一下間由繁華的城市進入了撲拙的漁村,這兒的街道狹窄,建築老舊,消逝於大都市的三輪車的這裡「復活」,你或許以為這兒不屬於高雄市吧!錯了!它可是高雄市的發源地呢!

  旗油,因位旗旗山(今旗后山)之後,又稱「旗后」,又因此地是船往來津渡之處,所以台灣光復取名為「旗津」。這是一個風景天成,讓人著迷的地。

這個地域非常特殊,是一條狹長的沙洲,位於高雄市西南方,長十一公里,寬僅二百公尺,面積只有一.四六三六九平方公里。

海岸公園
風車公園
天后宮
燈塔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