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選單    左營萬年季   左訓中心   左營古厝   左營眷村   眷村文化館
 
左營萬年季-文化傳萬年
 
a、由來:左營舊稱"萬年",開發甚早,不僅學風鼎盛,傳統的閩南古厝也為全台聚落保存最多的地區,每一座古厝都有其歷史與故事,而古厝的外型建造,有著其 獨特的意義,為保存地區傳統的民俗文化振興當地的地區經濟,所發起的大型的地區文化活動,名為「左營萬年季」。
 

b、特色:每年10 月在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自2001 年舉辦已邁入第八屆,萬年季是充滿濃厚民俗趣味的活動,左營舊時為「萬年縣」縣治所在,周邊為宗教寺廟環集的場域,是台灣唯一宗教「嘉年華」的集結點,環潭優美景緻經市府近年來大力整治呈現新風貌,因此在籌劃本案活動時,結合左營舊聚落著名的天然景觀─蓮池潭以及特有的民俗活動─棋糕對奕、攻炮城、迓火獅等,打造具有南台灣風味獨一無二的熱鬧節慶。民眾到左營參加「萬年季」的同時,若
能藉由深入的文史導覽,藉由解說員詳盡說明,更能體會左營在地文化之美。

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 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左營慈濟宮歷史悠久,據清康熙 五十八年(1719 年)《鳳山縣志》載,慈濟宮位於興隆莊北, 又稱保生大帝廟,主祀吳真人,或稱為大道公。 2001年開始,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 政策下,左營區公所開始舉辦左營萬年季,每年十月中旬在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已成左營地區年度大戲。

~~花開萬年歌~~

時間的腳跡,印佇咱古城,
台府一縣治,代代湠新穎,
三百年來攏佇遐,寫著風霜佮繁華,小巷恬靜
潭水水清雲照鏡,翠屏日影好心晟,好山好水

風唱歌欲招記持行相偎,廟寺徛四邊
眾人看無人會凍獨佔贏,蓮花花全開

保庇萬萬年。 花芳芳萬年。
  高雄市左營地區原名萬年縣,其開發與明鄭時期的墾地屯兵有很大的關聯。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鄭成功逐退荷蘭人,建立漢人在台地位,稱台灣為東都,其中萬年縣治設於前鋒尾,為南路統治中心,衙署在今左營舊城內。

  萬年季源於在地廟宇的宗教慶典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當屬慈濟宮的「迎火獅」活動。

  火獅原為慈濟宮所有,其前身為保生大帝之坐騎-「黑虎將軍」,民間為慶祝保生大帝誕辰而形成火獅的宗教儀式。慈濟宮原本就有舉辦「放火獅」活動,火獅全身以竹枝為架,纏繞各色火炮,用紙糊獅頭為首,燃放場面熱鬧,類似鹽火烽炮。傳說只要將心願寫在紙條上,連同火獅一起燃放,火獅即會將眾願帶到天上,不僅會為自己帶來好運氣,並且能心想事成。

  2001年,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推動「在地特色活動」政策下,左營區公所開始構想策劃,並號召各寺廟聯手,共同規劃舉辦具地方特色的活動,以期將精彩左營的匠工雕刻、歷史典故,以紀錄保留方式,及透過活動的整合,在蓮潭畔綻放出璀璨動人丰姿,吸引國人目光,自此開啟「萬年季」年度活動的契機。第一年的「萬年季」活動,在策辦單位的設計下,使「放火獅」變成「迎火獅」。其本意是為了突顯在地三大群落的參與與,一起向上天祈求左營本地的繁榮與好運。「迎火獅」從城隍廟出發,進行踩街遊行,沿街為民眾祈福,最後在施放繽紛的煙火中,蜂炮由火獅中心竄出燃燒,帶著大家的願望上天,祈祝願望實現。自此,火獅已成大家公認的「萬年季」活動吉祥物。

  2002年,「萬年季」活動已朝向東方廟會嘉年華的方式進行,左營當地廟宇、學校及曾參與泰山民俗技藝團等傳統陣頭隊伍都熱情參與遊行。「迎火獅」的遊行路線則由蓮池潭周邊延伸至左營主要街道,經六位藝術家共同參與設計的三座火獅,於鳳邑舊城城隍廟一起出發踩街,最後抵達風景區管理所後方帆船碼頭,以煙火、燈光、特效等,將地方傳統活動「送火獅」儀式以全新面貌呈現。  

  2003年、2004年,「萬年季」活動持續策辦,知名度大幅提高,也因此受到高度的重視。2005年,在行政主辦單位的大力挹注下,「萬年季」終於獲得足夠經費擴大辦理,一躍成為全國性的活動,名稱也由「左營萬年季」改為「高雄左營萬年季」。其內涵更由原本的宗教節慶活動,發展為文化觀光活動,層面也擴及歷史文化及觀光遊憩,因此帶來空前的活動人潮,創造出更多的活動效益。

  如今,每年十月中旬在左營蓮池潭登場的「萬年季」活動,已成為和「高雄燈會」齊名的大型活動,它正不斷地發光發熱,仰首迎向光明的未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