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歷其境感受每個片段帶來的感動》


  皮影戲是我國傳統戲曲之ㄧ,但因現代資訊媒體相當發達,日新月異之下,傳統戲曲演出的機會日漸減少,現在已很少機會能觀賞到皮影戲戲演出。

  我們是幼保科的同學,因為有教保活動設計課程,需要自製教具,到幼兒園實習說故事。當我們在蒐集製作教具的相關資料時,發現用來說故事的教具,除了我們常用的自製繪本,也有許多偶具可以使用。

  而偶的種類有:

 
名             稱 材                                  料
拳頭速成偶 蠟筆、鉛筆或簽字筆。
手指偶 不織布、毛線。
手帕速成偶 大手帕或布一塊、簽字筆、細布條。
手指紙偶 卡紙、膠水或膠帶。
手掌偶 不織布或各種布、配件、膠。
襪偶 襪子一隻、配件、膠。
手套偶 手套一只、配色用碎布或毛線、筆、膠。
伸縮偶 毛線、保麗龍球、竹棒、配件。
細棒偶 色卡紙、筆、膠、竹木棒。
湯匙偶 各種湯匙、簽字筆、色紙、毛線等配件。
紙盤偶 紙盤、色紙、竹棒、色紙、膠。
紙袋偶 紙袋、色紙、筆、膠。
提線偶 紙板、銅釘、打洞機、筆、膠、木板 、釣魚線。
皮影偶 卡紙(或黑色璧報紙)、彩色玻璃紙、銅釘、竹棒 。
偶的種類及製作材料
 

各種偶類的介紹

拳頭速成偶 手指偶

拳頭速成偶

手指偶

手掌偶 手掌偶

手掌偶

手掌偶

襪偶

紙杯偶

襪偶

紙杯偶

手套偶

手套偶

手套偶

手套偶

伸縮偶

養樂多瓶偶

伸縮偶

養樂多瓶偶

細棒偶

細棒偶

細棒偶

細棒偶

紙盤偶

紙袋偶

紙盤偶

紙袋偶

提線偶

提線偶

提線偶

提線偶

提線偶

皮影偶

提線偶

皮影偶

這些偶的操作方式主要有四種方法:
   
1. 「套」:是將偶套在頭上、套在腳上、套在手掌上、套在手指上、套在人的上半身或套在人的全身,因為套在不同部位,操控偶的方式不同,製作上亦不同。
   
2. 「撐」:將偶用撐的方式操作偶具,就應先決定是上撐(如:棒偶)、下撐(如:仗.頭偶)或旁撐(如:皮影偶),只要能用來支撐偶的物件都可以使用,如:免洗竹筷、金屬棒、木棍、塑膠管等。
   
3. 「拉」:若決定用「拉」的,藉由繩線從上面拉,即為懸絲偶,又稱為「傀儡戲偶」,繩線從下面拉以控制偶的是氣球偶。
   
4. 「拿」:用手「拿」的方法來操縱偶,其實是最簡單的方式,拿甚麼部位最好,該如何讓它能動靜合宜,可能需要操作者下更多功夫了。

 


因此藉由此次製作網頁,我們希望能以學以致用,完成下列目標:

1.自製故事繪本,並將繪本製作成電子書

2.學習製作紙影偶,並到幼兒園演出

3.運用問卷調查,比較自製繪本與演出皮影戲,哪一種方式對幼兒具有影響力


 

因此,我們學以致用,設計了一份活動教案:

「繪聲繪影皮影戲」教學活動設計

主題名稱

繪聲繪影皮影戲-賣香屁

教學對象

幼兒園中、大班幼兒

設計理念

  皮影戲是中國傳統戲曲,我們選擇民間傳說賣香屁這個故事,先製作成四開大的繪本,並藉由改良過的紙影戲偶,到幼兒園說演故事,在說故事與演出皮影戲的過程中,提供幼兒接觸傳統藝術與文化的機會,並希望藉由小朋友與家人的分享,讓更多人重新重視這項即將失傳的傳統藝術。   

 

教學目標

一、認識皮影戲。

二、了解皮影戲的操作方法,並能自行操作。

三、能欣賞皮影戲的演出。

四、比較繪本與皮影戲說演故事的差異。

 

 

 

 

 

 

 

 

教學活動

一、準備活動:

1.製作皮影偶、戲台、燈具。

2.編寫演出的劇本,分配演出角色。

3.練習口白,後場訓練。

4.在教室模擬幼兒園情境排演。

5.接洽協調幼兒園演出時間。

二、展開活動:

1.引起動機:

(1).詢問小朋友是否曾經看過皮影戲的表演?

(2).詢問小朋友皮影戲表演有什麼特別之處?

2.介紹皮影戲:

(1).皮影戲演出的要件有哪些?

(影窗、燈光、影偶、劇本、音樂)

(2).傳統的皮影戲用牛皮製成,所以叫做「皮影」,現在以紙製成所以叫做「紙影」,關節用兩角釘固定,可以擺動。

(3).演出方式,以竹棒支撐紙偶,要用燈光將戲偶影像頭射在布幕演出。

3.以自製繪本說故事-賣香屁。

4.演出紙影戲-賣香屁。

4.和小朋友分享討論。

1)你喜歡這個故事嗎?喜歡用繪本聽故事或用皮影戲演出的方式?

2)回家會告訴爸爸媽媽今天看皮影戲嗎?

5.由同學協助,請小朋友分組輪流操作紙影偶。

三、結束活動:

    以小組方式,由演出的同學分組與幼兒分享討論,並完成問卷。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