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河的歷史== |
||||||
早期的愛河周圍地帶原來是一片沼澤地,直到400年前左右,因為自然的沖積平原|沖積作用使陸地面積擴大,原始的愛河才逐漸成形。由於當時的漢人移民將能夠行駛船隻的河道稱為港,因此原本愛河由出海口到上游,被分為頭前港、後壁港、三塊厝港、新大港、烏魚港以及田尾港。到了1895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以後,才擁有正式名稱:'''打狗川'''。 1920年日人將打狗改名高雄,因此成為'''高雄川'''。當時的愛河水深只有數公尺,之後日本擴建高雄港時,將愛河的河底挖深、河道挖寬,主要用來運送木材。現代愛河在此時才成形。
|
關於「愛河」這個名稱的由來,最早可能是來自1948年的一則事件,當時的愛河畔有一家「愛河遊船所」,在颱風過後招牌損壞,只剩下「愛河」二字,之後不久又發生了情侶跳河殉情的事件,而採訪事件的記者拍攝照片時將招牌上的愛河二字入鏡,透過報紙的傳播,使愛河的名稱開始流行。
到了1968年,蔣介石統治下的臺灣民政廳廳長陳武璋為奉承總統夫人宋美齡,以祝壽為名義將壽山改名為萬壽山、愛河改名為仁愛河,但市民所常用的名稱依舊是愛河。直到1991年高雄市議會才提案恢復壽山和愛河的舊稱。 相關網址http://pwbgis.kcg.gov.tw/Love/research.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