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營萬年季左訓中心左營古厝左營眷村眷村文化館

左營眷村

左營眷村
  高雄左營眷村為南台灣規模最大、歷史最久、區塊最完整之海軍特色
眷村,其歷史軸線涵蓋清領時期鳳山縣之發展,日治時期左營軍港之建設
及國民政府來台後各階段之建設,具特殊之文化價值及時代意義。除空間
型態多元、景觀元素豐富之特質外,為人文歷史結合生活場域之空間典範
,值得保存其既有資源,強化其後續發展。

  眷村文化是屬於在地人的歷史,也是在地人的記憶,更是高雄市發展
文創產業的珍貴資產,高雄左營眷村環境清幽、充滿歷史痕跡與人文特色
,是許多藝術家心儀的創作寶地,眷村園區的活化,給了藝術工作者蓄積
創作能量的空間,成為文創空間轉換的最佳基地、多元藝文碰撞的最佳場
域與眷村展現新面貌的最佳機會。保留明德新村作為藝術家駐村創作園區
後,再將高雄縣橋頭糖廠文化園區納入,與現有的駁二藝術特區、文化中
心與高美館,以及未來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流行音樂中心、世貿會展
中心串連成為大高雄的文創產業廊道,奠定文創產業發展的厚實基礎。

  隨著太平洋戰事的緊急,日本政府選中左營造萬丹港為軍港,昭和14年(公元1939年)為了闢建軍港,故強迫軍區所在的居民遷出。因此桃仔園(三分之二遷至新莊仔,三分之一遷至內惟)、竹子腳(遷至碑仔頭與內惟)、
舊城內(遷至新莊仔)以及部後(遷至新莊仔)的一部份之居民被強迫遷村。
接著在舊城中建造油庫與火藥庫與在部後西北邊建造海軍舍。廣大的濱海地區變成了一個管制地帶,即使到今天仍然是需要軍方許可才得以進入的軍事管制區。














       ↑Top↑
  這樣的變化,在光復之後影響更大,原來的日本人眷舍移入了國軍
眷屬,部份軍區內的空地也陸續建了眷村。所以左營在光復之後人口大
量激增,而眷村就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像自治新村、明德新村、復興新
村、自勉新村、崇實新村、自助新村、勵志新村、勝利新村就是這種時
空發展的產物。
高雄市眷村總數:59個。
小港區
4個
太平新村、崇愛一村、崇愛二村、小港新村
前鎮區
3個
駝群新村、君毅新村、正勤新村
苓雅區
7個
陸軍八○二總醫院特定職務官宿、金馬新村、實踐五村、建國新村、力行新村、四知二村、維雄新村
三民區
5個
五九新村、九如新村、登山新村、警鼎新村、忠勇三村
新興區
4個
行仁新村、三一新村、南華新村、新風新村
前金區
2個
前金新村、忠勤二村
鼓山區
6個
實踐七村、自強新村、筥光新城、九如新村、忠勤一村、鼓山新村
左營區
22個
屏山新村、海光二村、海光三村、勝利新村、自助新村、果貿新村、勵志新村、崇實新村、自勉新村、自立新村、自治新村、復興新村、創造新村、合群新村、明德新村、建業新村、屏山新村、華夏新村、瑞豐新村、慈暉三村、慈暉六村、四知十四村
楠梓區
2個
四維一村、臨海三村
旗津區
4個
浦口新村、定海新村、長塗新村、長風二村
備註:高雄市眷村有「60個」之說法,因左營區之「東萊新村」並不屬於國防部列管的眷村。

  自古以來,左營的開發就與「眷村」戚戚相關,「左營」之名就是
這樣來的,由明鄭時期的軍墾區首開左營「眷村」之門,從此並將閩南
農漁業社會文化植根左營,尤其閩南的民俗、信仰及建築至今保存無遺
;接著是日治時期為了南進政策,以左營為海軍基地,廣闢「眷村」,
開築了台灣最具規模的左營軍港,戰後日軍撤走,可惜,沒留下一絲片
頁紀錄;接著就是國府轉進左營的「海軍眷村」竹籬笆,經歷五十年的
自立更生與原明鄭傳承下的「舊部落」互動的結果,孕育成今日左營族
群大融合的典範。
   左營眷村雖然只有五、六十年的生命史,然而眷村的發展早已行塑
成一獨立一致的特色,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文化方面,對左
營地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各眷村之間,除生活環境有一定的一致性
外,彼此也各有其特色,例如我們這次調查研究的自勉新村與自立(含
警衛)新村的結果,確實各有其不同的特性。       ↑Top↑

   自勉新村地處左營眷村的內臟,為其它眷村及軍區所包圍,與外界(尤其是左營舊部落)完全隔絕,理應受塞而孤立,在思想或文化上應屬極端的保守,或者就族群而言句具有排外的傾向,然事實上卻完全相反,自勉新村可說是所有眷村中最具包容性、最和諧的眷村,早就具有現代版的社區融雛型,從這次耆老座談人選中,除二名第二代子弟外,八名耆老中澎湖與台籍各有一名,代表了自勉新村最早的約五十戶澎湖族群與十餘戶台灣本地族群,他們遠在眷村成立以前就在此居住了,五十多年來的相處,從早期語言、信仰及風俗的不同,族群之間難以溝通,
至今語言、信仰與風俗完全融合為一
,分不出你我的差異,彼此以「鄉親
」相待,左鄰右舍守望相助,觀念開
通樂觀;也由於他們對軍區早期自然
生態與地理環境,尤其是有關左營靠
海邊地區的古老遺跡回憶,讓我們對
日治時代為了闢建海軍基地而被強行
遷村到他們早期桃仔園有了點印象。
  他們遠在眷村成立以前就在此居住了,五十多年來的相處,從早期
語言、信仰及風俗的不同,族群之間難以溝通,至今語言、信仰與風俗
完全融合為一,分不出你我的差異,彼此以「鄉親」相待,左鄰右舍守
望相助,觀念開通樂觀;也由於他們對軍區早期自然生態與地理環境,
尤其是有關左營靠海邊地區的古老遺跡回憶,讓我們對日治時代為了闢
建海軍基地而被強行遷村到他們早期桃仔園有了點印象。
   自立新村與自勉新村由於地理環的不同而行塑成不同的行態,早
期的自力新村雖因南海大溝及圍牆將村民與外隔絕,但地處左營軍眷
區的黃金地段,面臨廣的綠色操場,森林、學校、高級娛樂中心(四
海一家)、游泳池、藍球場、桌球室、豫劇隊•••等;眷戶階級雖
屬尉級及士官級,但與操場對面將官級住宅區(明德新村)相較之下
,受力更多,因而造就了成為一個活躍、有朝氣的小眷村,50年待後
,圍牆拆除,南海大溝鋪平,自立人逐自然而然地活躍於舊部落的左
營大路上,大江南北味的服飾、藝文,尤其是南北口味的美食齊聚於
左營大街小巷,燒餅、油條、豆漿、包子、饅頭、鹽水鴨、烤鴨••
•攙和著南(北京、上海)北(河南、山東)腔的吆喝聲,電影院看
電影的與興隆影院聽豫劇的,熙來熙往、擠擠嚷嚷,從此左營大路變
得熱鬧多了。
  當然,自勉人與自立人的共通處,也幾乎是所有眷村的共通處,那
就是早期生活環境簡陋,經濟條件的極為艱苦,一般工資無法養家活口
,子弟教育要靠借貸或舉會,家庭主婦無不以種菜、養雞、餵豬、打毛
線衣•••等為副業,到了後期又將工廠零件帶回家加工,「家庭工廠
」風行一時;眷舍狹窄,當時流行的「一家八口一張床」的歌謠可形容
一般,狂風大雨,不僅是天災也必然造成人禍,在這樣的環境下,眷村
子弟也只有藉簡單的童玩來苦中作樂了,完紙牌、橡皮筋、打彈珠、彈
弓、跳房子、彈弓、跳繩、踢毽子、鬥蟋蟀、看露天電影、玩捉迷藏、
官兵抓強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