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埕區位於高雄市中南部、左倚壽山、右環愛河、南臨高雄港、地勢平坦成三角形。其中愛河及高雄港是全區經濟發展的命脈,重要的產業幾乎與之相關。 |
|
|
「鹽埕」是曬鹽的地方,鹽是打狗重要的物產。漳州移民攜眷來台時,來台的鹽民更多,逐漸形成聚落,早期人口較少所以並不熱鬧,台灣割讓給日本後,才開啟了鹽埕繁榮的序幕。說起「鹽埕區」,如潮來湖往,朝漲潮落,它的興哀史,就像偉人奮鬥的過程般,叫人悲喜交加。鹽埕區以前成為鹽埕埔,顧名思義,這一區在還沒發達以前,是曬鹽的地方。二十世紀初期,這裡盡是鹽田和沼澤,放眼望去只有白水汪汪白茫茫的一片呢!當時只住了數十戶以曬鹽維生的居民,其餘各地都是泥濘的魚塭、鹽埕、鹹湖及淺水沼澤。 |
那麼一塊鹹湖沼澤地,又是如何繁榮起來的呢? 原因是日本據台之初以看出打狗港的重要,計畫逐高雄港並填築鹽埕及濬深愛河,以關導民引的方式,吸引市民遷居上部繁榮的鹽埕新生地,填海造地,並將愛河以西的鹽埕埔新市街,作為工商業中心,且擁有許多風格不同的建築、工廠等,使這裡蛻變成功商業機能的港市黃金地段,形成日治時期高雄的心臟地帶,從此鹽埕成為高雄市的政商中心,可謂成況空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