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
你習慣他的呵護,習慣他的溫柔,習慣他的淘氣,習慣他的笑容

甚至在不知不覺中,你習慣用他的方式微笑,用他的方式溫柔

你們彼此互相依賴,依賴著這甜蜜的習慣

每天固定的,你也習慣在特定時間聽到電話鈴聲響起

你用最溫柔的聲音期待他的回應

但當傳來的聲音不是他時,你總是會有那麼一點點的失望

因為你依賴著那甜蜜的習慣

然後有一天你們分手了,你難過、傷心、失望與不捨

因為你還是一樣依賴著那習慣

但是你卻必須捨棄「習慣」的權利

你不再有權利習慣他的呵護、溫柔、淘氣與笑容

於是你有了新的習慣

你開始習慣想到他時流著眼淚悼念過去的記憶

你開始習慣每天睡前不再有他的耳語

你開始習慣每天日落前站在窗前看著夕陽沉默不語

你開始習慣

直到有一天,你忙得忘了這些習慣

你不再習慣流淚

不再習慣對著夕陽發呆

你才猛然發現很久、很久沒有想起他的溫柔了

你甚至有些忘了他的樣子

模模糊糊的

你只記得他曾經有著那樣好看的笑容

不過,都已經是模模糊糊的了

那時候,逝去的愛情終於變得美麗,不再有遺憾

也許只是害怕失去對一個人甜蜜的『習慣』

或許換個角度

我們並不是真的失去『習慣』

而是試著習慣沒有那些習慣的生活

這,也是一種習慣

能清楚的區分欣賞,喜歡與愛的人

往往都是一發不可收拾的人

因為知道自已的愛,並非衝動之舉

所以不願輕許

如果給了

不會輕了....

別人憑什麼教你
看過日本一個很受歡迎「搶救貧窮大作戰」嗎? 在那個依照案

例做不同規劃的單元節目中,總跑不掉幾個公式:貧窮原因的

分析、為了擺脫所做的努力、和最後的成功。而不斷上演的樣

版中,所謂的大師與料理名人,總是龜毛、變態、吹毛求疵、

甚至極盡所能的虐待試圖搶救貧窮的個體。 每每發生這樣悽慘

的景況,我那年幼被保護極好的姪子都會問我: 「他就不能對

他好一點嗎?」 而我也總是說著一樣的答案:「憑什麼別人要

把成功的技巧教給你?」

是的,「憑什麼?」這句話我自己也同樣深深的體會過。

從18歲進入職場,經常遇到肯「虐待」我的主管;要不就是賺

得很多,卻摳得要死的老闆,極盡所能的要求我為他無償加班

或犧牲休假;要不就是遇到龜毛至極的主管,要求我遵守他的

生活習慣與處事哲學;更多的,是混到無與倫比,卻總讓我做

到死的老大級豬頭。每每遇到這種角色,我都為了「怎麼可能

會賺錢?」這個問題而困擾的想死,每次離開那個職位時,總

是出去大快朵頤一番,來犒勞自己這段日子的辛勞奉獻,但,

我卻總是掉入所謂「勝者的詛咒」,自以為脫逃,卻又什麼都

拿不到的痛苦中。

於是,我曾經發誓要做個極為體貼而人性化的上司,對待我的

員工要視如己出。但從因為砍掉新人而哭了三天的小主管,到

現在,我也成為龜毛且殘酷的人,這條路教會了我一件非常重

要的事:「如果你沒有心,我憑什麼教你?」

一位目前是副機長的朋友曾經說過,降落的技巧每個人都不一樣,必須透過所有前輩的教導,才能夠從中揣摩自己的方式,但是要怎麼才能夠學到,必須要靠你主動的去問、去學、無論對方願不願教你,你也要睜大眼睛去看。而往往要取悅正駕駛教你,你必須極盡所能的配合他的要求與習慣,也要以最大的耐性和肯學的謙卑去與他溝通。到現在,每個月坐擁十萬收入,購屋、買房、降落經驗職達千次以上的他,比起七年前剛從美國拿到執照回台的狂妄,現在的他,多了謙卑、和緩、與容忍的耐性。

也許,你現在也遇到了這樣的主管,常常讓你有生不如死的痛

苦。也許,你正為了老闆的無理要求覺得自尊比發展重要。但

,在這樣的景氣和競爭的環境下,他能活著,就比你有出息、

有辦法,而且有許多生存的技巧與方式,值得你去虛心請教。

只要一天,你尚未達成自己的夢想與目標,都要記得這句話:

「別人憑什麼教你」。

工作就是如此。

要嘛,拿出你的自尊;走人

不然,將自尊放口袋;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