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食療健康

  食療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也常見得到中藥的蹤影,不僅可以食用也可以用來製作藥材,具有多方面的用途。食療的重要原則應針對不同的病證,施以恰當的配膳。早在遠古時代,就有神農嘗百草以辨藥食之性味的傳說。中國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載藥365種,分上、中、下三品,其中列為上品的大部分為谷、菜、果、肉等常用食物。在中醫學上一向重視食療方面,我們平常所吃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中藥食材,食物與中藥沒有嚴格劃分,但食療與藥物療法則有所區別。藥療效果雖快,但藥物性偏,苦口難吃,長期服用恐礙胃,所以病人長期難服藥,要正確應用食療,達到以食療疾的目的,首先需要掌握食性。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一定的性味。食療正是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達到治病目的。針對不同的屬性依照藥材的使用方法去調製。

中藥食材
中藥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