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齣皮影戲中,粉墨登場的主角即是「影偶」本身,因此了解皮影戲中的影偶,也能對皮影戲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皮影戲中也以生、旦、淨、末、丑等角色類型,不同影系、不同刻製方法,都能展現出每個影偶的特色及個性,因此在製作每個影偶的過程,就顯得格外重要。
泰國-公主
泰國影偶
馬來西亞-國王與皇后
馬來西亞影偶

  而影偶的製作過程又分為製皮、刻製、染色、熨燙、定綴與裝桿。然後刻製也分成陽刻和陰刻。陽刻是保留臉部線條,其餘鏤刻成留白;陰刻是僅刻出五官線條而不採。例如影偶的眼耳以上是陽刻,鼻子以下是採陰刻,不過帽盔也是採陰刻處理的。

  不過不只是台灣也有皮影戲,其他國家地區也有影偶的不同。比如:泰國的皮影戲有分大、小檯影戲,然後演出時間不同,相對影偶的顏色也有所差異,白天演出的大影偶彩色明亮,晚上的大影偶色彩顯的比較弱。而小檯影戲通常有一支可移動手臂,也有可移動的下顎;馬來西亞影偶的身軀都為正面,而頭與四肢是側面,僅右臂可移動。
台灣影偶
台灣影偶
台灣影偶
台灣影偶

G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