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花車是台灣特有的民俗產物,它的風行顯示保守的人民對情色肉體的好奇,
電子琴花車的出現總是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成為一個曖昧、色情的代名詞。 電子琴花車形成之前,
民間喪葬陣頭中就有「五子哭墓」、「孝女白瓊」等電子花車型陣頭,就是在卡車上布置靈堂或墳墓,由演員妝扮成批麻帶孝的孝子孝女,在車上表演哭靈。
70年代,當電子琴在台灣流傳之後,
民間藝人就將電子琴設置在小卡車上,隨著廟會或喪葬遊行隊伍沿街演奏,創造出一種新型的電子琴陣頭。
由於電子琴花車太過於猖狂,政府「開始」嚴格取締花車的色情表演。至今台灣大多數的電子琴花車已不再以裸露身體或表演「絕招」作噱頭,但花車仍以年輕女孩穿著暴露表演歌舞為其特色。而且電子琴花車已經成為民間數量最多的陣頭,電子琴花車早已取代宋江陣、車鼓陣、跳鼓陣等傳統民俗藝陣,成為台灣民間節慶、廟會婚喪儀式中普遍的陣頭。
內容整理
於-電子花車業表演工作者勞動特質之探討(中正大學論文/鄭建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