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當低頭族 小心脊椎也「低頭」

       老當低頭族,因後天姿勢不良,不僅因為頸椎不斷前彎的姿勢,易引起脊椎病變,對於發育期的青少年,也可能加重脊椎側彎的病情。醫師建議,低頭族要適時休息,並可做頭部向後仰的運動。

  青少年人手一機蔚為風潮,不過當低頭族太久不僅影響視力,還會影響脊椎。台北康寧醫院骨科中心主治醫師陳博光說,低頭族常目不轉睛,頸椎前彎,很可能因姿勢不良,加重脊椎側彎。

  低頭族早忘了抬頭挺胸的正確儀態,容易彎腰駝背、歪七扭八,或是窩在沙發裡、斜靠在椅子上,習慣性的姿勢不良,易影響脊椎的曲度 。

  建議,1020分鐘挪動一下身體、伸懶腰。使用3C產品時,可以用手拿著或以其他物品支撐等方式,盡量讓眼睛視線與3C產品相當。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報導 ,2013/04/17

 

 

手機低頭族 簡訊頸疾恐上身

        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者要注意了,越來越多玩家因為長時間使用高科技產品造成使用傷害,種類從「簡訊頸」text neck)到「簡訊拇指傷害」(text thumb injury)都有。其實所謂的「簡訊頸」和「簡訊拇指傷害」只是「重複性勞損 (RSI)的最新稱呼,在英國有1/50的勞工都有此問題。英國健康專家警告,長時間盯著小螢幕和敲打著小鍵盤引發的拉傷恐會逐漸惡化,而隨著高科技產品的普及,這種傷害也越來越普遍。

   智慧型手機其實就像個口袋型電腦,所以越來越多英國人用手機上網,而不是打電話。民調中心YouGov 9月時花費數天訪問2034名成年人,根據調查,44%的英國人1天會花30分鐘到2小時用手機從事打電話以外的活動。

  英國脊椎治療協會(British ChiropracticAssociation)的哈曲福(Tim Hutchful)表示:「我曾碰過病人因為使用智慧型手機發生大拇指腱發炎的情況,還痛到好幾週無法使用手。」

  哈曲福指出:「理想的姿勢應為,從耳朵到肩膀、髖部、膝蓋、腳踝保持 垂直。」「重量才能均衡分布。」描述: 手機低頭族 簡訊頸疾恐上身他解釋,如果使用者為了看螢幕不斷把頭向前傾,這種不正常的姿勢會讓頭的重量感覺有4倍重,加重對全身的壓力。描述: 手機低頭族 簡訊頸疾恐上身

 

資料來源: Yahoo新聞-手機低頭族 簡訊頸疾恐上身,2011/12/04

 低頭族沈迷手機 人際關係恐疏離!

  

 

   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顛覆民眾網路使用習慣,不少人常常埋頭玩手機,因而變成了「低頭族」,他們頻頻低頭查看手機,甚至對著手機螢幕傻笑!?精神科醫師提醒大家,如果過度沈迷在網路世界中,很可能會失去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 

  羅東博愛醫院精神科主任黃鈞蔚表示,比起傳統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同樣具備網路連線的便利性,更加輕巧易帶,確實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更為便捷,但是千萬不能過度沉迷在網路世界。 每個人的每一天都一樣只有24小時,如果走到哪就低頭到哪,網路黏著時間越長,相對就壓縮其他可用的時間。有些人一個小時查看手機好幾次,深怕漏了甚麼訊息沒跟上;上班隨時查看、上廁所也帶著,開會中也低頭滑啊滑的,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不僅干擾生活與時間支配,在職場禮儀上也會被扣分的。 


  專家分析指出,站在發送者角度,用手機傳訊息的好處是可以先整理思緒沉澱情緒,避免衝動措詞不得體、減少摩擦;可是同時也有缺點,第一你不知道對方收到了沒、讀了沒,第二你無法得知對方第一時間的反應。相反之的,如果作為收受者,所收到的是對方整理包裝過的訊息,也許彬彬有禮,但就是缺少了見面三分情的互動與溫度。 

   時下有些民眾用臉書請假、用簡訊分手,用App跟老闆提出離職。黃鈞蔚認為,也許這些「低頭族」會說這樣可以避免尷尬,但說穿了,就是缺乏溝通的基本誠意,是一種「不想面對的面對」。他呼籲過度依賴網路生活的「低頭族」,有時要放下手機、離開iPad,抬頭多關心周遭的人事物,別疏離了人際關係。 

 

資料來源:  新浪休閒新聞報導2012/03/29

 

 

       

        據台灣民視新聞台報道,智慧型手機流行,台灣低頭族越來越多,但精神科門診醫師發現後遺症也不少,有高中生整天沉迷手機,導致語言退化,甚至還有小學三年級學生天天挂在手機網路上拒絕上學。醫生表示大腦「用進、廢退」,越不用越容易退化,手機畢竟只是工具,千萬不能影響正常作息。

  精神科師醫師提醒,過度沉迷的結果,可是會影響大腦運作的。看看英國太陽這張預測未來人類的畫像,別嫌他醜,因為當人類過度依賴科技時,這可能就是你我的長相。屆時大腦會重組,會變得比較簡單;只上網不運動,人會駝背;只透過網路聊天,嘴巴會縮成櫻桃嘴,而常常滑動屏幕的食指,則會變得比較大。

  當手機族出現不用就會焦慮、影響正常作息,小心可能就是罹患了手機成癮症。最好的方式,就是重新尋找生活重心、移轉目標。雖然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但是被科技操控的人性,相信沒人願意。

資料來源: 你好台灣網報導,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