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內容

感覺統合

結語

體能內容

就幼兒教育的觀點而言,幼兒體育係指在幼稚園中所進行的身體教育活動,是以幼兒為對象,藉由運動遊戲或施以有趣的身體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一種融合運動、遊戲的教育方式(王建次,1981)。運動對幼兒而言,是學習基礎動作的最佳途徑,幼兒可藉由運動來增進其運動能力和身體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幼兒一切行為的基礎(林風南,1990)。「體能」,對每個幼兒來講是重要的,每個階段的發展一一不同,而依幼兒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體能方式來引導幼兒大小肌肉的發展。大部分是一大肌肉的發展較多,例如:走、跑、跳、攀爬、投擲、等等……;局部性是小肌肉,例如:手指尖的動作、手指的屈伸、手眼協調等動作。康惠琹(2002)在「幼兒體能」一書中,將體能解釋為「身體適應能力」或「人類從事活動」。此外,physical fitness」稱為體適能,而體適能所構成的要素可區分為體適能與全體適能:

一、體適能

(一)健康體適能:為一般性,以健康為導向。

(二)運動體能:為特殊性,係運動選才及訓練和成為優秀運動員的指標。

二、全體適能

(一) 體適能

1.型態:身高、體重、胸圍、骨骼、氣色等。

2.機能:(1)生理機能(脈搏、呼吸、睡眠等)

(2)感覺機能(視覺、聽覺、觸覺等)

(3)運動機能(肌肉機能、神經肌能、關節機能、感覺機能、循環機能)

(二)情緒適能:喜、怒、哀、樂、羞恥等知適度表現,又屬情操、感情方面。

(三)心知適能

1.    心意:意欲、意志力、精神耐力等。

2.    知性:知能、言語、知覺、理解、思考、記憶、想像等。

(四)社會適能

1.自我意識表現(及自我表現等……)

        2.人際關係 一 幼兒社會、朋友、男女關係等。

        3.社會關係 一 領導能力、協調、競爭、反抗等。

        4.道德觀念 一 是否觀念。

 

由此看來,除了體適能和運動體能外其它的也很重要,不僅僅要顧慮到運動與健康,在型態與機能上也會影響到運動(遊戲)能力的發展。 因此,幼兒體力廣義是指身體能力、精神能力及社會能力,而狹義則意指幼兒身體的行動能力及其表現在外的運動型態,內容則有平衡性、敏捷性、巧緻性、柔軟性、肌力、耐力、瞬發力,則下列幾項能力都是讓幼兒學會新運動及熟練各種運動的基本因素,如下:

    1.平衡性:平衡性與大腦、小腦等中樞神經的感覺神經系統關係最大,發展這種能力應從教育初期就開始。

    2.敏捷性:為全身或局部迅速移動或變換方向的能力。反覆側跳的能力可作代表。

    3.巧緻性:為身體各部動作表現靈巧且熟練而有節奏地進行運動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幼兒運動中最重要的因素之ㄧ。如跳繩、拍球等。

    4.柔軟性:代表關節活動範圍的大小,而關節活動的狀態除解剖構造外,還與肌腱、肌肉的伸縮和彈性有關,

              柔軟度良好與否也影響到動作的協調性和效率、可說是任何運動項目必需的因素。

    5.  :為肌肉可發揮最大極度的能力,幼兒的肌肉發展情形,

              5歲前半發展的較快,男幼兒均優於女幼兒。

    6.  :為運動持續不斷的能力,包括全身性耐力及局部性肌耐力二種。

    7.瞬發力:肌力在瞬間收縮發揮出來的力量,可用垂直跳的能力做為代表。

 

幼兒為一成長中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及發現獨立的階段,不能以大人的思想發展來推想幼兒教育的根本基礎,所以從體能內容、體適能及運動的基本因素的探究中發現,遵循著由頭到腳、由內而外的成長型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不同的階段發展需求,所以幼兒體能活動應該是一種「運動教育」,使幼兒透過身體的運動以形成對運行各種行動所必須的因素之感覺,同時藉由運動技能的習得與身體意識(空間與時間的認識;對事物的基本的認知,亦兼含自我意識),來提昇幼兒各種心理機能,以奠定「培養身心皆健全的幼兒」之基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