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港村民祖先來自中國大陸閩南沿岸之漁人,早年雖有農耕,但百分之八十以上仍以捕漁及相關產業為主。距今三00餘年前,駕駛帆船相繼抵達紅毛港砂洲,業漁定居,因沿海漁場不同,又無漁港,即放棄帆船,而改用小竹筏與小舢舨在內海務漁,並以大麻竹特製大竹筏在外海開發海洋漁業。外海與內海蘊藏著豐富的水資源,在紅毛港地區先後擁有三七三年以上之悠久漁業史。

  歷近四個世紀的輝煌漁史,至一八九五年接觸了東洋人之近代文明,紅毛港漁民始衝破二七0餘年的傳統漁業之經營形態,到目前為止,只有一百餘年。惟漁村有識之士缺乏,有關漁業史無從查考,僅有荷蘭人斯托萊士於明末之一六五0年五月來台做了見聞錄,略述福建漁人於每年冬期駕帆船到打狗南方漁場捕撈烏魚,漁人在漁場附近建造漁寮暫行居住,漁期一過,便又回大陸。

  一九一八年八月,紅毛港漁業者信用販賣組合(簡稱紅毛港漁業組合)成立,至一九二一年十月底,組員五三五人,出資額六0二0圓,當時為日據時代試辦成功的案例。光復後,漁業組合改為漁會,民國三十八年改為小港鄉漁會,民國六十八年改制後,再改為小港區漁會至今,為本省少數資深漁會,且附設漁民診所,及信用部,是全國最早創辦的四個漁會之一。

  一九三六年,日本人北民平在《島內漁業組合之十四》一文中, 詳載「紅毛港漁業組合」內容是紅毛港早期的先民漁業史。

  紅毛港在荷據時期,漁業已經相當發達,是捕烏魚而聞名,捕魚稅亦荷據時期的另一種重要收入。

  明鄭時期,據諸羅縣志載:水餉之苛,是指漁船出入於港,既稅其船,又稅其罟、罾、縺、藏、蠔等網具,稅其港,即所謂的「一頭牛,剝三層皮」,苛稅之意。

  據臺灣志略載,捕魚器具有罟、罾、縺、藏、箔之目,用法各別:

  罟:罟一張,駕船二隻,先放海底,後用四、五十人兩頭牽挽,圍攏海邊,得魚最多。

  罾:分車罾、舉罾、搖罾三種。 車罾:永掛海坪,岸搭高寮,漁人在寮上將罾索用車牽起,有魚則捕之。

  舉罾:僅用一人,於港潭沿海皆可採捕。 

  搖罾:須五、六人,駕龍艚船帶小穵仔船,捕魚外海。

  縺:冬春二時,在外海捕土魠等大魚用之。

  藏:專於隆冬補烏魚,又稱討烏。

  箔:乘潮將滿,插在海坪,雜羅水族,水汐則取之。

    第一節  高雄紅毛港漁業之記載  

  一、清代的漁塭與漁港

  養殖業:清代鳳山里的紅毛港魚塭,距縣東南十八里,受曹公圳下石橋溝,周八里許。

  漁港:在埔頭與大林蒲之間。

  漁民圴集中於海汕,「汕」閩南語與線通用,專用於沙質海岸之濱的狹長通路,鳳山縣采訪冊載:「海汕,在鳳山里,縣南二十里,…延袲二、三十里,…居民數百,皆以捕魚為業。」

  二、日據時期的漁業

  紅毛港一帶傍海,早就成為漁民聚居的地方。民國三0年,日本在紅毛港傳授日式捕撈技術與漁業輔導及漁網之改進等工作。漁撈均為沿海漁業,多用竹筏或舢舨等非動力漁船及少數的動力小漁船,撈取的漁類以鰹、烏魚、鯡為主,餘如飛魚、鯛類、鰆魚、介類、蝦、蟹及海藻等,罟網則以鱙、西刀、白帶等為主。

養殖業有鹹水養殖及淡水養殖兩種,多數為鹹水養殖。鹹水養殖有牡蠣、蝦、蟹等;淡水養殖有鰱、鯉、鰻、鯇、鯽等。但鹹水養殖及淡水養殖,圴以虱目魚為主,其餘僅是附帶或混養而已。

  三、光復後的漁業

  本地早年全是漁村,到處是芧屋,漁船最早是竹筏,後來才有舢舨,民國五0年始有鐵殼船。本地海域盛產小飛魚,也曾遠赴蘭嶼捕大飛魚。飛魚季節,因魚獲量大,自成魚市;其他季節則在鼓山魚市場交易。本地養殖業亦頗發達,有虱目魚、紅蟳、蝦、吳郭魚,養殖區自鹽水港(中鋼現址)至海汕國小。

  小港區漁會設在高雄市小港區海昌里海汕二路五十八號之一,成立於民國七年,初期業務一直不理想,迄民國六十五年全省漁會奉令改組,業務始有突破,民國六十八年七月一日高雄市改制,業務已逐漸改善。漁會附設有漁民診所,是紅毛港聚落唯一的診所,位於高雄市小港區海汕二路二十七號。

  紅毛港捕魚,依小港區漁會會務課、推廣課、魚市場、及鼓山辦事處實績統計資料:

 (一)六十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1)漁船總數:二0噸以上漁船四二六艘,二0噸以下漁船有二三六艘,計六六二艘。

 (2)會員總數:甲類會員四、三二一人,乙類會員四九一人,合計四、八二一人。

 (3)銷售漁獲量:五七六、一五四公斤,金額計一二、二五0、三五八.三五元。

 (二)八十八年五月十七日:

 (1)漁船總數:二0噸以上漁船一六五艘,二0噸以下漁船有一七五艘,舢舨一六0艘,竹筏二八0艘

,計七八0艘

 (2)會員總數:甲類會員一0、0三八人,乙類會員四三0人,合計一0、四六八人。

 (3)銷售漁獲量:八十七年全年四0七、一二四公斤,金額計九、五0九、0三0元。

          八十八年元月一日至五月十七日止二二三、二八一公斤,金額計三、三五八、七七0元。

  第二節  高雄紅毛港之繁養殖產業

  高雄紅毛港的養殖漁業以石斑魚和草蝦為主,是紅毛港的主要養殖產業,茲將其養殖特色分述於後:

  高雄紅毛港是我國草蝦繁養殖重鎮,從業人口五00餘人,創造就業人口二、000餘人,佔紅毛港人口總數三分一強,是多數村民維生之事業,八十七年度總收入達六一、三四0、000元,相關成本佔七0%,所得利潤三0%左右,約一八、四0二、000元。

  石斑魚養殖為我國主要推展漁類,種苗的人工繁殖,近幾年來已經量產,養殖所需漁苗成本亦大為減低,所以養殖面積與數量逐年增加,養殖種類也漸增,在市場具有相當的潛力,是值得開發的魚類。

  一、高雄紅毛港養殖之石斑

  石斑的分佈範圍非常廣,在沿、近海,岩礁、海底縫穴、珊瑚礁或隱蔽處,都有其蹤跡。石斑具蠶食性,生性忠厚、多疑,並有地域性,因此飼養初期相當辛苦;除非很飢餓,否則不會搶食,取食後均迅速游回隱蔽處,若魚餌不適口或鮮度不良,多半會棄食。人工繁殖魚苗或養殖,均需要穩定的水質,否則極易導致死亡。

(一)養石斑之魚池:

   一般為泥地或礫石地,沙為泥沙或軟泥地,氣溫太高或太冷,溫差太大或雨太多,圴不適宜。

 (1)池:一般池可由0.一公頃至三公頃,以0.二至.0.五公頃的養殖池較易管理。其原則是由池子的上方注水,從下方排水,池底一定要整平。

 (2)水泥或磚地:池堤用鋼筋水泥或磚塊砌成,一般水泥池0.一至0.二公頃,如果要做種魚之養成,亦可在水泥池內放用二公尺四方之纖維箱。

(二)石斑魚人工養殖場條件:

 (1)水清而隱定,鹽度終年千分之廿至卅三。

 (2)容氧最低範圍在二.0PPM至六.0PPM。

 (3)水溫在攝氏廿五度至廿八度。

 (4)酸鹼度PH值在七至九之間。

(三)石斑魚種苗培育程序:

 (1)育苗池處理:室外育苗池,先除污泥並曝曬池底,再注水沖洗,消毒後注入乾淨水及培養魚苗之飼料生物。

 (2)放養魚苗:先取魚苗養水做觀察,再行魚苗放養,以存活率之提高為考量。

 (3)馴餌:投餵次數每天二至三次為宜,馴餌期注意水的變化。

 (4)分養:石斑魚在高水溫魚苗成長快,約十五天需分養一次;低水溫成長慢,二十天至三十天需篩選一次。

  經捕獲或買來之魚苗,放養魚池中最適合的時間在傍晚或大清早,氣溫和水溫都較涼快,要防水溫太高或變化過鉅致魚苗不能適應。分大小進行分養,一般養殖八至十二個月就可上市。

(四)石斑魚投餌方法及飼料:

  飼養石斑的飼料有雜魚、花枝、人工配合飼料,近年來魚源飼料不隱定,所以開發人工飼料刻不容緩,石斑之人工飼料,最佳蛋白質為四十%,投餌方法有三種:

 (1)用有顏色衣物或聲音做定時與定點投餌,如此經一至二星期後,魚即依規律攝食。

 (2)飼料投在可懸萍之藤或一塊塊慢慢投入水中。

 (3)石斑於低溫條件下食量甚小,故冬天投餌可二天一次,避免飼料浪費。

(五)石斑魚養殖之管理:

 (1)必須定期篩選大小,分級、分池,以免魚池呈飽滿狀態,影響魚之成長。

 (2)養殖池水如太淺,容易影響水質,造成池魚無法適應而死亡。水深應一、五公尺以上為宜,池之中央應加深二公尺左右。

 (3)放養之前最好將池水放乾曝曬,並用石灰進行消毒。清理池塘先鋪好池底,其次有害魚蝦之清除,再增加池塘養分,使池之水質富有營養。

 (4)池內不可留有殘餌,尤以夏季水溫較高不宜多放餌料,改少量多次為原則。

 (5)池水之交換及水質之變化,在季節、溫度變化之際,尤應注意。

 (6)清晨及無風之夜晚,較易缺氧,務必增加能量。

 (7)中午、下午在水溫較高時,儘量不要干擾漁池,以免池魚驚慌,發生休克現象。

  石斑魚養殖之收成與運輸:

 (8)在放養前為確保年底可收成出售,收購魚苗時,應選五0至一00公克或一00公克以上之大型魚苗,收成時每尾0.六公斤至一.五公斤為最多,以一公斤為最適宜,運輸時保持魚的濕度,在一至二小時圴可存活。

 (六)石斑魚長途運輸:

  需在傍晚或清晨,水溫不超過攝氏卅至卅三度時捕捉。次打氣飼養於水池或桶子,其水溫在攝氏十八至廿四度。捕捉後廿四小時讓其禁食,以利運輸時不致污染水質。在包裝時,先將塑膠袋裝三分一海水,後捕魚入袋,把氧氣打入後裝入紙箱,箱內四角落裝冰塊或乾冰。

  石斑是高經濟價值養殖魚類,紅毛港石斑養殖環境優於其他各地,甚方式亦由築堤式循序漸進再發展到高密度、高技術的箱網養殖。

  二、高雄紅毛港養殖之草蝦

  紅毛港堰自清朝以來,就是有名的養殖區;高雄港開闢後,養殖業沒落。民國六十四年蝦苗業漸蓬勃發展,七十三年蝦業繁養殖協會成立,七十四年盛況時養殖場增至一百二十場,致有蝦仔街產生,今則較沒落,以草蝦、班節蝦、和白蝦苗為主,目前國內蝦苗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由紅毛港供應。  

  早期草蝦靠沿海捕撈,民國六十八年一隻草蝦母約十萬元,目前約三千八百元。由於沿海種蝦受工業污染影響,及病毒感染,已經不能培育,因此,蝦母均靠進口,其主要來源為東南亞之印尼、泰國。

  草蝦自七十六年得白斑病毒後,即狀況不佳,因此現階應積極注重培養疫苗抗病毒。為使草蝦早熟,便於出售,業者將蝦隻剪掉一眼,如此,原需五個月才產卵者,四天即可完成,草蝦一次下卵約一百萬粒,三十六小時卵可艀化完成,二十天後可出售,在漁池放養四個月即變為成蝦,蝦母二至三天即產卵,且其終生產卵,直到死亡,草蝦供應量在紅毛港一年約六十四億元,一年繁殖成功率三十%,早期每隻蝦苗為一元,現今降為0.0五元,白蝦苗原為0.七元,今僅0.0三元。每一蝦池約可生產三百萬隻蝦苗,估價約二十萬元,所需水量約六十噸,溫度在攝氏三十度左右,鹹度在千分之三十左右。

  斑節蝦的種蝦來自國內,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目前農產品項目只有養殖業之蝦業可與外國競爭。像最近進口之白蝦,因病毒及水質污染,無法養殖。

  養殖工作需二十四小時駐守及析魖悉心照顧,稍有疏忽,則血本無歸,蝦母下卵時,須在旁三天三夜,控制其溫度在攝氏三十三度,因此,蝦母繁殖是一種高利潤,但亦是高風險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