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簧琴樸拙無華的表演

 

  

  張媽媽的口簧琴表演,讓我們很驚豔,張媽媽只是用一個長方形竹片,左右兩邊各接棉線,再利用棉線的拉扯,和竹片中間的開口,再加上嘴巴的吹氣,就能發出聲音,這麼簡單的工具,可想而知他是多麼難發音,更何況還要吹出高低音的起伏,這項已快要失傳的聲音,藉由張媽媽實地演奏,讓我們大家更能認識的這項樂器。

圖一、張媽媽現場演奏口簧琴

 

  台灣原住民各族幾乎都有口簧琴的樂器。由於平埔族漢化日早。目前已無確實的口簧琴實物留下,但根據明清時代的文獻來看,平埔族群的原住民確實擁有口簧琴的使用。至於目前官方承認的十二原住民中,12族中,達悟族人並不使用口簧琴,其他各族各族都有口簧琴,又以泰雅族(包括過去被認為泰雅族一支的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之使用最為有名,其次為阿美族、布農族等。過去幾十年來,除了民族學、人類學家以及私人愛好者的各族口簧琴實物收藏外,並有眾多音樂學者對上述提到的幾個族群的口簧琴音樂留下錄音。

  泰雅族口簧琴稱Lubu,用於泰雅族人的娛樂、男女訴情等場合,老幼皆宜,一般在出草、喪事期間是禁止使用的。泰雅族人的口簧琴其多較為著名,傳說可至八簧之多,但是文獻至多僅記錄到六黃,現代泰雅族人已嘗試製作全套包括竹台單竹簧、竹台簧金屬簧、雙簧、三簧、四簧等一直到八簧的口簧組。多簧樂器的簧片音高,調成與泰雅傳統音樂音階的排列相同,及「大二度-小三度-大二度」

  除樂器實體的多簧構造十分特殊外,泰雅族口簧琴也會以其他口簧舞著稱,男女相對,一面演奏口簧琴,一面左右抬腳隨著音樂節奏舞動。泰雅族人也可以使用口簧琴代體實際語言來傳達訊息,將原本用「口說」的內容透過口簧琴來傳達,表達給對方知道。有一種說法青年男女用這種方式說悄悄話不讓外人得知,然而如今越來越少人具備這種能力了。(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3%E7%B0%A7%E7%90%B4

圖二、各種不同的口簧琴,不管粗細長短都會影響到音質

圖三、張媽媽與張爸爸吹口簧琴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