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團長舞孃 拘役30天

「脫光好不好?」,「司馬康丁綜藝團」表演時,穿著火辣的康管舞孃,竟趴光男客的衣服,還用加油棒套下體,在台上做出口交的猥褻動作,被民眾PO上網
,被新北地院昨依妨害風化罪起訴。司馬康丁綜藝團是新北市的老字號綜藝團,立案在板橋民族路,去年初通過市府審核,取得「表演藝
術類」街頭藝人資格;常以車體為舞台,常赴夜市、廟口表演,尺度火辣。
曾在板橋南雅夜市舉辦中元普渡聯歡晚會,特邀該團表演,團長康書瑋當主持人,引現場民眾上台後,舞孃洪瑄蔚貼上潛「熱舞」,還脫光男子全身衣物,再拿塑膠管狀的加油棒,罩住男子的生殖器,她再做出口交猥褻動作,引發笑聲,圍觀民眾有人用手機拍下後,以「南雅夜市中元普渡」為題PO網,警方網路巡邏發現移送法辦。
(內容整理自-中天新聞報導101/09/09
)
|
|
◎ 電子花車謝神
愈來愈重
板橋1名鋼管舞孃趴光男客衣服,做出猥褻動作,吃上妨害風化官司,鋼管花車常出現在廟會活動,穿著火辣的舞孃,在公共場所大跳艷舞,常引起非議,認為會教壞囝仔。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昨指出,70年代國內大家樂盛行時,民眾方問明牌,尤以陰廟聚集人潮最多,事後以「粉味」酬謝「老大公」、「好兄弟」,而興起穿著清涼且伴隨卡拉OK演唱的子花車秀,是國內電子花車文化的濫觴。林茂賢說,到了90年代,西方文化傳入,加上民眾胃口愈養大,兼具清涼且講究秀舞技術的鋼管電子花車應運而生,並快速擴張,有業者用大卡車改裝,曾創下一車台「三管齊下」飆舞紀錄。
林茂賢表示,ㄧ般廟會的花車表演,多是歌舞並重,頂多穿著較清涼,目的只是增添熱鬧氣氛,因民間認為,一般廟宇奉祀正神,不宜過火;但陰廟酬謝則百無祭祀,易走「重口味」路線。無論何種花車,會在台灣盛行,主因是民風長期壓抑,產生對女性軀體的好奇,目前鋼管花車也走喜宴路線,特點為愈是鄉間,表演愈大膽。
(內容整理自-自由時報102/02/19) |
|

|
◎ 雪媚師訪談親戚五年級生-鄧來順先生
老實說我過去對電子花車的印象,即是脫衣舞,因我們那個年代,正值電子花車的興盛期,每次看到的電子花車即是暴露的女體表演,每逢廟會時,也常看到電子花車的拼場情形,那邊表演愈火辣、愈刺激,即往那邊看,因而聚集更多人潮,因觀眾愛看及鼓譟,電子花車的女體脫衣舞表演非常普遍。在我們那個年代因民風還稱淳樸,媒體傳播還在三台電視台的情況,因電視台尺度之故,現代俗稱的“辣妹”或較暴露的表演並不多見,在好奇的心態下,電子花車的脫衣舞及“牛肉場”
表演才會如此
興盛,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媒體傳播的開放,目前在網路、電視或出租的影片中,“辣妹”打扮或女體演出隨處可見,觀眾對這些女體外貌較以往已不太好奇,電子花車參與廟會活動中的遊行隊伍,已較少看到“辣妹”的演出,可見過去電子花車讓人聯想的黃色文化已沒落,傳統的電子花車已較少見了!
(雪媚老師-整理親戚的陳述 102/01/28) |
|
◎ 本組訪談六年級生的看法
電子花車其實早在台灣存在很久
,廟會時就會有歌仔戲團或布袋戲團或是花車女郎,或有時只要家中有人過往就會出現身穿白衣的女子在改裝的貨車上聲淚俱下地替喪家哭泣著某某人
,或是家中有喜時也會有個身穿清涼的女子擺腰扭臀唱著歌.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子花車也跟著改變型態
,不再單純只是有人哼著歌
,也有鋼管女郎的表演,這個獨特文化也吸引外籍人士來台取經.不管它是出現在廟會或喜或喪都具有著它的獨特性
,它是台灣草根性的代表,我想它或許不會消失只會跟著時代進步而有所改變。
(儀慧訪談家人 102/02/23) |
|
|
◎
本組訪談八年級生的看法
在研究電子花車這個主題以前,在我印象中,電子花車都是負面的形象,大部分是因為以前的電子花車
會牽扯一些色情的表演,讓我覺得很討厭,更不會想去接近或研究這個主題,但因為團隊裡有一位隊員家中是在做舞台車表演的工作的,而舞台車的前身就是電子花車,經過他的解釋與說明後,我才明白其實電子花車並沒有想像中的糟糕,也因為這樣我開始去了解與研究電子花車是什麼,在研究後,我開始明白電子花車其實不像我所以為的那樣不好,那只是他負面的一面,而電子花車其實有很多很好的地方,而且電子花車是台灣的傳統流傳,更是台灣才有的特色文化,其中以婚事喜慶最為常見,很多人結婚時因為金錢方面並不是太富裕,所以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大飯店擺桌宴客,在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在室外辦桌,然後找電子花車來表演,慶祝喜事,也能炒熱現場氣氛,而在神明的生日時,很多信徒也都會找來電子花車,做一些表演慶祝神明生日,而信徒們也認為,神明會喜歡這些表演,但是現在我們不再稱這種表演車為電子花車,而是而是稱為舞台車。
( 張凱翔-整理同學的陳述 102/02/05) |
|
|
我對電子花車的印象其實不深,但是在印象中就是記得有女生在車上唱歌跟跳鋼管並穿的很清涼,一直都以為電子花車從以前到現在的形式都一樣,後來漸漸了解到一開始的電子花車是穿的很普通且在車上唱歌的,會變成一般人都覺得是穿著清涼的人在車上唱跳,其實是因為想吸引別人觀看。電子花車在喪禮場出現也是一般人印象中的事情,車上總有人一邊哭一邊叫某人的名字,但是現在也已經很少見了也都不全是辣妹在台上唱歌加跳鋼管,電子花車也算是台灣的傳統之一,所以要是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就好了。
(莊宗穎-整理同學的陳述 102/0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