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文衡殿,供奉三國時代,歷史上家喻戶曉、義薄雲天,具「仁、義、禮、智、信」、大忠、大仁、大勇之關聖帝君,亦稱「山西夫子」。即「桃園三結義」中,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願「同年同月同日死」,以及與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輔助劉備之五虎將之首,一心想恢復漢室之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其一生事蹟,在晉朝陳壽所著《三國志》,及由羅貫中所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中,均有詳細記載、敘述。
將軍文衡殿,初建於滿清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歷經多次翻修、重修,為將軍區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又最巍峨的廟宇。是鄉民膜拜的地方,香火鼎盛,而由「漚汪」分散至各地營生者眾,是以由漚汪文衡殿分出之關聖帝君神祉,不下千座。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由善男信女樂捐了近億元,將原有建築,大事油漆修補,並墊高廟基一公尺半(台尺四尺二寸六)。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其左右廂房亦加以改建,並於廟後,興建一座四層樓高之民眾活動中心,合稱文衡大樓。主任委員戴榮吉先生倡議將此大樓規劃為「漚汪人的薪傳-育英書院」,委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林副處長金悔規劃,已獲管理委員會第二屆第十二次委、監聯席會議決議通過。自此更顯其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亦寓宗教信仰於社會文教事業。(其東「文昌祠」,曾為前清武秀才林崑岡氏授徒之所。廟東之漚汪國小,日治時代及戰後初期,亦曾多次借用其後殿上課)。
漚汪文衡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