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苓子寮地區棉被產業發展背景,本小組前往將軍區苓子寮,針苓子寮棉被業者進行專家訪談,以瞭解苓子寮地區棉被產業之現況、發展及問題。

專家訪談對象:

姓名

性別

類別

背景資料

訪談時間

余俊良

半自動製被業者

建成製棉廠負責人

2011.03.10

 

Q:請問您從事這行業多久了?

A:因為家裡從家父開始便是從事此行業,所以從當兵回來之後,就與家父學習,以期共

  同經營家族產業。

Q:請問您是為了什麼原因從事這個行業?

A:是由家父所傳承,且在家父過世後接任,大約30歲左右接手家族產業。

Q:請問您從事此行業是否遇到過瓶頸?有沒有傳承的問題?

A:因為專業棉被,面臨氣候異常,這幾年地球的加速暖化,嚴重影響銷售量。目前沒有

  計畫培養下一代接任,期望孩子們能朝興趣發展,進而轉為職能,使其人生更自在。

Q:請問就您從業者的角度觀察,哪種材質的棉被最受大家的喜愛?

A:一般顧客還是選擇平價且實用性佳的人工化學棉被(80%聚酯纖維,植物棉20%)

Q:請問您認為在社會的改變下,傳統技術跟機械技術有什麼差別?

A:傳統技術:能依顧客需求做原料混紡,且沒有重量限制,手工精緻,有愛心耐心加愛

  心滿滿的溫暖,品質較有保障。機械技術受限入棉量(總重最多6斤,一般都是4.5斤左

  右),在18度以下時,保暖溫度會受限。且因為製作速度快,大量使用聚酯纖維,造成

  供過於求,同業競爭激烈。

Q:現在的材料有許多選擇,請問您是否嘗試或堅持之前製棉被的材料?

A:本工廠堅持天然纖維為最佳睡眠良伴,使用植物棉及羊毛或蠶絲被。當然,顧客的需

  求是製作成品的基本面,所以會依各原料特性混紡(比例非常重要),製作對顧客最有利

  保暖又平價的好棉被!

Q:請問貴公司現在的銷售是以台灣發展還是往大陸發展?

A:因為半手工製作,產量每日120件,銷售以嘉義以南為主,客人們也會口耳相傳,台北

  南下購買的顧客也不在少數!

Q:請問你們要如何讓全台或全世界認識苓子寮的傳統技術?

A:之前配合苓和國小做在地產業介紹,目前也已經架設網站供人瀏覽。網 址

  www.jiayun.idv.tw 。同時配合一些縣政府的相關活動,如瑞士草根大使的參

  訪等,增加苓子寮傳統產業的曝光率。

Q:請問您在製做棉被的過程中,認為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A:其實每一個製作過程都非常重要,都是環環相扣的。

Q:做一件純手工的棉被大概要多久?

A:從開棉到鋪棉入棉,手工縫製,都需要師傅專業的技術去完成,約一小時完成!

Q:製作一件純手工棉被的過程中,哪一個部份的手續最複雜?

A:在鋪棉時為最繁複,須交叉重疊,縱橫交錯,平鋪整齊。

Q: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請問您們要如何克服?

A:每樣商品的存在,都有其被需要性,不管科技如何的進展,睡覺蓋棉被的習慣相信

  是不變的事實,所以我認為並沒有需要克服的問題!

Q:請問您認為如何解決原物料及面臨大陸人力便宜的問題?

A:在地球持續暖化,天災不斷,各原物料進口國採收銳減,且中東情勢不穩,石化業

  也持續的上漲,未來的商品就是貴貴貴!現在國人商品鑑定能力提升,大陸製品已不

  足評比!

Q:請問您認為新式原料與傳統原料有何差別?哪一個比較好?

A:只要顧客願意購買就是好,當然,適時機會教育環保觀念,天然原料對身體的益處,

  提供顧客有更多選擇!

Q:請問您認為如何讓此傳統技術擴大推廣?是否會有一些活動朝現代化腳步轉型?

A:個人人力有限,期望社區區長或教育單位能有思維,願意為傳統產業盡一分心力,結

  合同業共同協商,記錄演變與傳承,或許可開發轉型為觀光傳統產業棉被館!

Q:請問您認為如何進行傳統製棉產業文化的保存?

A:苓和國小一直有在蒐集與記錄棉被演化史,並在校園成立棉被館,種植棉花,時常與

  他校交流,遇有參訪人士,棉仔相傳,棉情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