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種植歷史
1964年 日本毛豆需求大,因此來台建立海外基地
1971年 毛豆種植面積為100公頃,年產量37,803公噸,因首批毛豆銷售日本大受歡迎
,因此種植面積逐年上升
1979年 種植面積為7,560公頃
1983年 訂定「冷凍毛豆原料契約產銷實施要點」
1988年 栽培面積更已超過10,000公頃;年產量61,482公噸。
1990年前 高屏地區就是毛豆主要栽培區。
1993年後 台灣的毛豆外銷不敵工資廉價的大陸及東南亞各國,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
從原本幾乎百分之百,降至41.4%
1996年後 中國外銷日本的數量更超越台灣,因此高屏地區的毛豆生產面 積便逐年下
降
2000年 中國爆發毒菜事件讓日本人對中國的農產品信心驟降,許多訂單又回到台灣
2002年 已經縮減為8,462公頃
2003年 栽培面積便回升到9,594公頃
2004年 栽培面積則為9,500公頃
2006年5月起實施農藥正面表列制度
2007年 中國大陸發生毒水餃事件後,日本人重拾對台灣毛豆的信心,也為台灣毛豆
重啟曙光
2010年以後輸入日本的農產品都須備有生產履歷
目前旗山地區的毛豆種植面積大約2,655公頃,其中外銷毛豆生產專區為2,004公頃,非專區面積651公頃,佔全年契作面積之七成,旗山地區已躍升為原料毛豆最大產區。
旗山地區外銷毛豆生產專區 (台3線旁)
(圖片來源:自行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