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您不曾去過旗山鎮,但您不得不知它有「香蕉王國」的美譽,光復後旗山鎮發展與香蕉產業的興衰息息相關,至今香蕉產業沒落之餘,旗山的農業除了香蕉外,部份蕉農已轉作木瓜,檸檬,芭樂,蓮霧,絲瓜等,改造蕉城另一形象。
三十多年前人們只要提起香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旗山香蕉產量最多最好。據說當時旗山的酒家、茶室多的不勝枚舉,慕名前來淘金的佳麗,從四面八方湧進,使得旗山這小鎮的名聲,也因香蕉而聞名全省。
香蕉的全盛時期,約民國五十六年至六十年之間,當時一公斤香蕉約六至七元之間,割一串香蕉大致可賣一百、兩百元左右,那時候蕉農到茶室喝杯茶僅需花費五元。當時酒家、茶室的女侍者,只要見到穿著沾滿蕉汁衣服前來的客人,無不奉為上賓,招待更是無微不至,而衣物乾淨者,就只有坐冷板凳的份了,由此可知蕉農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了。
相信住旗山地區的人都曾聽過,香蕉大王「盧廷」(香蕉廷)的故事。某日,「盧廷」(香蕉廷)到農會領錢,由於櫃台小姐有眼不識泰山,不認識這位大蕉農,服務怠慢了一下就引起「盧廷」的不滿,一氣之下,一口氣提領數十萬元存款(註:若以當時來講,提領幾十萬圓,農會一時間幾乎無法籌出那些錢),一時震驚了全農會人員。上至農會總幹事,下至職員紛紛上前向「盧廷」道歉賠不是,趕緊端茶招待他到總幹事室休息,才化解「盧廷」的不悅。由此可知蕉農在那時候是旗山服務業的衣食父母。
另一趣聞說道,有一次「盧廷」被聘請到日本演講,由於穿著一身不起眼且沾滿蕉汁的外衣,進場時卻被服務人員嚇阻入場,演講時間到了,大家找不到講師(盧廷),找了半天原來蹲在場外抽煙,在場日本企業界龍頭再三要求,才把道地的台灣本土大蕉農請上台面。
旗山香蕉產業全盛時期,本鎮栽培面積達四千餘公頃,連屋前屋後都種植了不少蕉株,因為這些香蕉帶給蕉農不少財富,當時『旗山鎮農會』也因此在全省農會界獨佔鰲頭。民國五十三年(本會成立五十週年)盈餘突破新台幣一億伍千萬元,擁有巴洛克式建築之辦公大樓及農會界最早成立的棒球隊,並在五十週年慶時運用飛機作為開場工具,成為全省最耀眼奪目的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