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防治宣導防治專區

心情觀測站-自殺行動前的線索

心情觀測站-我可以怎麼做

心情溫度計1   心情溫度計2


兒童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台灣自殺防治協會)

        近年來青少年學生自殺事件頻傳,已逐漸呈現低齡化現象,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青少年自殺有不斷增加的趨勢,且有感染作用。事實上想自殺、自殺未遂、甚至有許多的青少年自殺事件常被當作意外事件處理,實際自殺死亡的人數可能是官方統計人數的兩倍至三倍。根據衛生署公佈,除了老年人之外,青少年是最容易自殺的高危險群。面對社會越來越高的青少年自殺比率及其低齡化的嚴重性,這是需要整個社會去重視與探討並謀求解決之道的嚴肅議題。


        探討青少年之所以輕生的原因是為了要深入了解青少年的需求與困擾,才能預先做好事先防治的工作,減低悲劇的發生率。以下將從青少年自殺的行為、危險因子及自殺警訊做深入探討:

◆青少年自殺行為的相關因素

分為「慢性歷程」與「急性歷程」:「慢性歷程」為長期累積不良的內在成長與外在影響之過程,「急性歷程」則是由於某些生活上的變化,使個人感受到壓力與情緒上的波動,而引發自殺行為。
可能的因素包括憂鬱症、人際衝突與孤立、家庭功能不佳與變化、情緒困擾及自我中心的想法等。其中,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少年行為的重要因素,包括家庭的破裂、親子關係不佳、家庭中的溝通不良以及對父母有高度的敵意卻又伴隨很深的罪惡感等因素都與青少年自殺有關。

◆自殺行為的危險因子

曾有自殺的念頭與自殺的企圖是導致十四歲以下的孩子自殺的高危險因子:
1.
一般性的危險因子:包括面臨重大的失落、曾經試圖自殺、藥物濫用、家庭缺乏凝聚力、家庭有精神病史、兒童虐待、加入幫派等。
2.
性別:一般而言,有較多的女性會想要自殺,但因自殺而死亡者則是男性較多。其原因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男性青少年通常會採取較激烈的自殺手段,而女性青少年則傾向於選擇較不易致死的方式。
3.
性取向:同性戀者自殺的比率約為異性戀者的兩倍至六倍。原因可能包括同性戀者較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社會的排斥、現身(coming out)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以及孤立的感覺等。
4.
資優生:14 歲∼17 歲的資賦優異青少年也被視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原因包括完美主義、不合理的社會期望、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缺乏幽默感、學業成就等於個人價值的不合理信念。

 

◆青少年自殺的警訊(FACT

感覺(Feelings
無望的「事情不可能變好了」、「已經沒有什麼好做了」、「我永遠都是覺得沒有希望」。
無價值感「沒有人在乎」、「沒有我別人會更好」過度的罪惡感和羞恥感、痛恨自己過度悲傷持續的焦慮與憤怒。
行動或事件(Action or Events
藥物或酒精濫用、 談論或撰寫有關死亡或毀滅的情節、 焦躁不安 攻擊、魯莽
改變(Change
人格更退縮、厭倦、冷漠、猶豫不決,或更為喧鬧、多話、外向
行為無法專心
睡眠睡太多或失眠,有時候會很早醒來
飲食習慣沒有胃口、體重減輕、或吃得過量、對於朋友、嗜好、個人清潔、性、或以往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消沈、退縮後突然情況好轉)
惡兆(Threats
言語如「流血流多久才會死?」
威脅如「沒多久我就不會在這裡了」
計畫安排事務、送走喜歡的東西、研究藥物、 獲取武器、自殺的企圖服藥過量、割腕
任何一次的自殺企圖都是自殺者向外界求助的訊號,不應該將其誤解為為了獲得他人的注意而忽略之,否則隨之而來的可能是更致命的危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