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噗乓、彈弦聲、牽紗線、掄扭腰、搖腳倉」,這是用來形容「牽紗被」製作過程的聲音與影像,也是許多老一輩兒時的記憶。但這些兒時熟悉的彈被聲、以及被擁溫馨夢迴的回憶,在未來可能即將絕跡,甚至成為絕響。以下為傳統手工棉被製作流程:

開棉:將一團團硬梆梆的棉花團,利用彈弓將其充分打散與打鬆,並依照客人要求的尺寸及斤兩製作成一塊塊棉片,稱為初型棉。

鋪棉:按照客人所訂作的尺寸,秤好重量,並按大小尺寸將初型棉一層一層

鋪平在板秤上,準備彈棉。

彈棉:一手拿著彈棉弓,另一手以弓槌敲打弓弦,後面腰部綁一枝竹竿釣竿,垂線綁住彈棉弓,減緩弓槌彈弦的力量,讓弓弦能平均施力於棉花上,把初棉彈成高約25-30cm的均勻蓬鬆狀。

篩壓:將平鋪在工作床上已彈鬆的棉花,利用竹篩壓平蓬鬆棉絮,減少棉絮飛揚。

牽紗:兩人對面站立,一方拉紗線配合對方一兼具長短以紗竹(箸)勾紗線,將紗線以縱、橫對角交錯的方式,有規則地將紗線牽連鋪在彈鬆的棉花上,將棉花正反兩面包覆住,如同罩上一層紗布。

            牽紗

掄紗:以圓盤狀「掄斗」略為掄壓成初被胎後,因掄斗上的木質毛孔縫隙大,壓在棉被上,可以勾起棉絮裹住紗線,進而達到固定棉花的效果。另外,每一店家都有各自紅紗線牽連方式為記號,以方便識別自家產品。

                            掄紗

  從剛剛說到的開棉、鋪棉、壓篩、牽紗到掄紗,只完成一床棉被的一半工作,因還須翻面,重複上述動作才算大功告成,工作繁瑣,費時又費力,通常一天只能製作手工被1-2件。遇到訂單旺季,就必須趕工彈製,早上四五點天剛亮就必須起床工作,一直作到晚上看不見為止。且彈弓所發出的聲響,不僅會吵到自家人,同時也會影響鄰居的安眠,從上述可知早期手工彈棉被的工作是件相當辛苦的工作。